希望小学的“笔迹航校”里,第一堂“星轨导航课”正在进行。教室的穹顶投影着1987年的星图,孩子们用星尘粉笔在虚拟海图上标注航线,与父亲用深海墨绘制的旧航线在赤道处交汇,形成带着星象坐标的“引”字。赵峰站在讲台上调试互动系统,新旧航线的夹角与屏幕上的星轨误差不超过0.5度:“你父亲当年在航校教案里写,‘最好的航线要像笔迹,既能循着星轨,也能开辟新路’。”他指着交汇点的星标,眉骨的疤痕在星光投影里泛着浅红,“这星标的位置,和1987年证据船的转向点完全一致,像他用星辰当了罗盘。”
云南的“笔迹航标学院”开学的消息传来时,母亲正在直播里挂上校徽。孩子们用航船零件与荧光材料制作的校徽,每个齿轮的齿距都对应着某段航海史,校徽中心的“航”字,由1987年那位匿名证人的笔迹片段组成,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中,学院的教学楼与希望小学的航校形成“教”字,所有走廊的走向,恰好是父亲星图笔记里的猎户座腰带。“小向日葵的妹妹是航校教官,”母亲抚摸着校徽上的笔迹纹路,深度与父亲教案上的批注笔压完全相同,“陈校长说这是‘让知识像航标一样引路’,就像1987年的故事,现在有了能传承的课堂。”视频背景里,孩子们正将老水手的经验刻在校训石上,雨水冲刷后,字迹会随青苔生长愈发深刻,“让每个入学的人都知道:有些智慧,会在时光里领航。”
老陈的全息影像悬浮在航校教室中央,手里举着父亲的“航校密码本”。“你父亲当年用教案的行距加密信息,”影像里的老人翻动虚拟教案,“这处‘3.7厘米间距’对应着1987年的证据交接暗号,和我们后来解密的完全吻合。”他忽然指向教室的桌椅排列,“间距是按你父亲的笔迹布局设计的,说要让课堂像故事一样,有问答的节奏。”影像消失前,老人留下个虚拟的教鞭,鞭梢的弧度与父亲钢笔的笔尖完全一致,“他说讲课要像写字,既要清晰明了,也要给学生留思考的空白。”
张岚带来的“航海法治教材”被陈列在航校的书架上。三十七章与海洋法相关的内容,用对应的航海材料装订,1987年的案件用船用帆布封面,最新的极地航行规则用耐寒合成材料,所有教材的书脊在灯光下连成与父亲教案页边相同的波浪线。“这是‘法律的航海课堂’。”张岚抽出最新的章节,“从近海到远洋,正义的知识永远在更新,就像你们现在写下的,终会成为未来的教材。”
航校的“笔迹航线”设计室里,孩子们正用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