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的天文观测台里,第一台“笔迹射电望远镜”启动了。镜面反射着星光,将孩子们用“时光墨”书写的信笺笔迹,转化为无线电信号发送向太空——信号的频率,与父亲1987年记录的猎户座脉冲频率完全一致。观测台的穹顶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信号的传播轨迹,像支钢笔在宇宙中划出的墨痕。
“林老师,收到外星回信了!”观测台的男孩举着解码后的信息欢呼。屏幕上的波形图经过转换,显现出与希望小学笔迹相似的符号,其中重复最多的图案,竟是支钢笔与向日葵的组合。“赵老师说这可能是巧合,但更像约定。”男孩的笔记本上,画着信号轨迹与1987年星图的重叠处,“您看这里,完全吻合,就像有人在太空等着我们的信。”
云南的“星空笔迹墙”直播画面出现在穹顶。母亲带着孩子们用荧光涂料,在岩壁上绘制巨大的信笺,图案与希望小学发送的信号完全同步。“小向日葵的妹妹是信号校准员。”母亲对着镜头笑,岩壁上的“之”字在探照灯下格外醒目,“陈校长说,要让地球的两面同时向宇宙宣告:我们在守护正义。”她转动镜头,远处的射电望远镜正对着猎户座,与希望小学的观测台形成夹角,“这是‘地球的笔迹’,用经纬线当笔,地壳当纸。”
老陈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望远镜旁,手里举着父亲的信号记录本。“你父亲当年捕捉过类似的脉冲信号。”影像里的老人指着某段记录,“这组重复的波形,对应着1987年证据藏匿点的坐标,是他故意混淆成太空信号的,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他忽然指向屏幕外的星空,“他说如果有天人类能星际通信,第一句话该是‘我们守护过彼此’。”影像消失前,老人留下个虚拟的信号发射器,“里面是他录的钢笔写字声,说这是人类最真诚的频率。”
张岚带来的“星际法律宣言”被存入观测台数据库。宣言用三十七种语言书写,每种语言的笔迹都融合了当地特色与父亲的笔锋,中文版本的末尾,藏着用显影墨写的“法律是地球的共识”。“这是‘文明的底线’。”张岚指着发射按钮,“我们把1987年案件的启示写进宣言,让宇宙知道人类追求正义的决心。”
观测台的“笔迹信号塔”前,孩子们正用手势传递密码。男孩做出钢笔写字的动作,女孩立刻回应向日葵的手势,这些动作组合起来,正是父亲当年设计的紧急联络信号。“赵老师说这是‘肢体笔迹’。”男孩演示着复杂的手势,“就像1987年的叔叔阿姨,没笔没纸也能传递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