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的星空邮筒前,孩子们排着队投放“时光信笺”。铜制的邮筒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投信口的形状是支钢笔,投信时会响起1987年的钟声——这是赵峰根据父亲的录音修复的,钟声里还混着钢笔写字的沙沙声。
“林老师,我的信拍到星星了!”男孩举着信笺的照片欢呼。他用显影墨在信上画了支会飞的钢笔,经紫外线灯照射后,钢笔的轨迹竟与猎户座的腰带星重合。“赵老师说这是‘给星星的快递’。”男孩的笔记本上,贴着云南寄来的“星空邮票”,邮票上的向日葵花盘里,藏着希望小学的经纬度。
云南的“信号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母亲正在直播里展示模型。孩子们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微型卫星,表面贴满了写满愿望的信笺碎片,轨道参数与父亲星图笔记里的某段数据完全一致。“小向日葵的妹妹算出,卫星每绕地球三十七圈,就会在两地同时可见。”母亲转动模型,卫星展开的太阳能板上,印着父亲的笔迹:“让信笺追上星光”。
老陈的全息影像出现在邮筒旁,手里举着父亲的天文计算器。“你父亲当年计算过信笺的飞行轨迹。”影像里的老人输入参数,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信笺从希望小学到云南,再到世界各地的路线,“这处偏转角度,对应着1990年的证据转运,是他特意留的余量,说要给意外留条出路。”影像消失前,老人留下个虚拟的星轨图,展开后变成信笺的形状,“他说星星的轨迹,就是信笺该去的方向。”
张岚带来的“法律星图”被挂在邮筒上方。图上用金线标出各国的法律援助机构,像散布在夜空中的星星,1987年的案件所在地用最亮的星标记。“这是‘正义的导航图’。”张岚指着新添加的信星,“现在的公益律师会在信笺上写下坐标,让后来者知道哪里需要帮助。”
星空邮筒的“回信装置”能接收云南的实时消息。女孩投完信后,装置立刻打印出张云南孩子的回信,字迹里混着向日葵的花粉颗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说收到我的信了!”女孩的眼睛亮起来,回信的末尾画着两支交握的钢笔,“赵老师说这是‘穿越时空的击掌’。”
赵峰研发的“信笺卫星追踪器”能显示每封信的虚拟轨迹。孩子们输入自己的信笺编号,屏幕上就会出现对应的星轨动画,其中编号1987的信笺,轨迹与父亲当年护送证据的路线完全重合。“你父亲当年在地图上画的箭头,其实是卫星轨道的雏形。”赵峰滑动屏幕,眉骨的疤痕在星光里泛着浅红,“他说要让正义像卫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