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永远在视野里。”
林砚之在邮筒的底座里,发现了个密封的信管。里面的信笺已经半碳化,却依然能辨认出父亲的笔迹:“当这封信重见天日时,希望信笺已能抵达星空。”信的末尾附着张简易的卫星设计图,与云南发射的模型惊人地相似。“他早就预见了今天。”林砚之的指尖划过脆化的纸页,信管的内侧刻着“之”字,与钢笔帽上的标记如出一辙。
孩子们在星空下举办“信笺朗诵会”,每人朗读自己写给未来的信。当读到“我们会守护好一切”时,天空突然划过道流星,孩子们都说是1987年的守护者在回应。“赵老师说流星是信笺的快递员。”男孩指着流星消失的方向,“它会把我们的话带给星星。”
云南的“信笺放飞节”同步举行。母亲带着孩子们将信笺绑在氢气球上,气球升空后会自动打开,释放出无数微型信笺,像场金色的流星雨。“陈校长说要让信笺比星星还多。”母亲对着镜头挥手,背景里的烟花组成巨大的信封,“等气球飘到希望小学的纬度,就会撒下向日葵种子,让两地长出同样的花。”
信笺卫星飞过校园上空时,孩子们在操场上拼出“信”字。卫星的摄像头拍下这一幕,实时传送到云南、非洲的水井旁、南美洲的教室里……各地的孩子们同时举起手中的信笺,在地球上连成巨大的“心”形。“林老师快看,全世界都在回信!”男孩指着大屏幕,不同肤色的孩子举着钢笔,笔尖都指向希望小学的方向。
闭馆时,林砚之最后看了眼星空邮筒。月光下,邮筒的铜壁上映着漫天星斗,像无数封信在等待出发。她摸出那支真正的旧钢笔,轻轻放在邮筒的基座上,钢笔与铜壁接触的瞬间,周围的星光突然变亮,在地面拼出完整的“希望”二字——是父亲的笔迹,也是所有孩子的笔迹,更是时光的笔迹。
离开校园时,林砚之的口袋里装着片流星形状的信笺。信笺上的显影墨在夜色里显现出字迹:“信笺会抵达,希望会开花。”她抬头望向星空,父亲的信笺、母亲的气球、老陈的星轨、赵峰的卫星、孩子们的流星……所有的故事都在星光里继续远航,而这些载梦的信笺,会带着勇气与正义,穿越百年的时光,抵达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晚风拂过操场,带来紫藤萝与星光混合的气息,像句温柔的晚安。林砚之知道,只要星空还在,信笺还在,那些藏在笔迹里的约定就永远不会消失,永远在星河中,以最明亮的方式,继续书写着未完的故事,直到所有信笺都抵达终点,所有希望都开花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