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旁,有她自己画的小向日葵,“要有自己的印记才叫传承。”
林砚之在典籍馆的密室里,发现了父亲的“墨谱”。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三十七种墨的配方,每种配方对应着不同的场景:“写举报信用浓墨,不易褪色;写慰问信用淡墨,透着温柔。”最后一页的配方旁,画着个简易的时间胶囊图纸,位置就在现在的实验室地下——挖掘后,果然找到个装着原始墨锭的锡盒,墨锭上的指纹与符亲的完全吻合。
孩子们在典籍馆开展“墨痕侦探”活动。他们用特殊的灯照射长卷,寻找隐藏的笔迹:“这里有‘加油’!”“那处是‘别怕’!”找到的笔迹被整理成小册子,封面上用混合墨写着:“1987年的悄悄话,我们收到了。”册子的最后一页,贴着片会变色的墨痕贴纸,温度升高时,会显现出父亲的笑脸。
云南的“墨痕漂流瓶”计划有了新进展。孩子们将写满愿望的纸条塞进用墨汁浸泡过的木瓶,投入澜沧江,瓶身上的“希望小学”字样遇水后会显现出对应的经纬度。“上周有个瓶子漂到了泰国。”母亲对着镜头笑,“当地孩子用我们的墨回信,说要种向日葵,学写中文的‘正义’。”
闭馆时,林砚之最后看了眼那卷长卷。月光透过展柜,让新旧墨痕在玻璃上形成重叠的影子,像两代人在时光里并肩书写。她摸出那支真正的旧钢笔,轻轻放在展柜旁的纪念台上,钢笔的影子投射在长卷上,恰好填满最后一处空白,像个跨越三十八载的句点,却又带着未完待续的弧度。
离开校园时,林砚之的口袋里装着块自制的墨锭。墨锭上的指纹交错重叠,有父亲的,有她的,也有孩子们的。她抬头望向星空,父亲的墨痕、母亲的花盘、老陈的墨谱、赵峰的实验室、孩子们的配方……所有的故事都在星光里继续沉淀,而那些被墨痕滋养的新篇,会像老槐树的根,悄悄蔓延到未来的每个角落,让1987年的约定,在时光里长出新的枝叶,结出更甜的果实。
夜风吹过典籍馆,带来淡淡的墨香,像无数支钢笔在纸上留下的余韵。林砚之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研磨新墨,愿意在长卷上续写属于自己的篇章,那些藏在墨痕里的勇气与坚守,就永远不会真正干涸,永远在时光里,以最沉静的方式,滋养着每个向往正义与希望的心灵。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