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留线索。”林砚之的声音有些发颤。原来父亲早在三十八年就布下了局,用星空当密码,等待着能看懂的人。
深夜的观测台格外安静。林砚之用天文软件比对星图,当猎户座的三颗腰带星连成直线时,延长线恰好指向希望小学的老槐树。她忽然想起树洞里的铁皮盒,当年埋下的证据里,有张被忽略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深度三尺,星落之处”。
凌晨三点,林砚之带着孩子们在槐树下挖掘。当铁锹碰到金属的瞬间,孩子们发出惊呼。生锈的铁盒里,整齐码着父亲的天文望远镜、半张未烧完的星空照片、还有支完整的钢笔——笔帽内侧的“之”字清晰可见,笔尖还残留着蓝黑墨水的痕迹,与档案馆里1988年建校批文上的签名笔迹完全一致。
“这才是真正的钢笔。”赵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眉骨的疤痕在手电筒光下泛着光,“当年我从火灾现场抢出来的,一直藏在云南的向日葵花田里,怕被坏人发现。”他蹲下身,轻轻抚摸钢笔,“你父亲说,这支笔记录过黑暗,更要见证光明,所以一定要等合适的时机再拿出来。”
铁盒的底层,压着张泛黄的照片。父亲站在星空下,手里举着这支钢笔,身边站着女大学生和年轻的老陈,三人的目光都望向猎户座的方向,照片背面写着:“1987.08.15,与星星约定”。
天亮时,林砚之将钢笔放进博物馆的中心展柜。玻璃罩里,钢笔的旁边摆着父亲的星图笔记、孩子们的星空画、两地观测台的照片,最底层铺着层向日葵花瓣,是云南寄来的,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展柜的铭牌上写着:“有些笔迹,会变成星星,永远照亮夜空。”
张岚发来消息,说1987年的案子被收录进了全国普法教材,教材的封面用了希望小学观测台的照片,副标题是“正义的轨迹,如同星空永恒”。她还说,新当选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是当年受助的贫困生之一,在就职演讲里提到了“钢笔与星星的故事”,说自己当年就是因为看到父亲的事迹,才立志学法律。
林砚之站在观测台的屋顶,看着孩子们放飞载着钢笔模型的热气球。气球缓缓升空,带着孩子们的信飞向星空,信上写着:“亲爱的星星:请告诉林叔叔,我们会像您一样,用钢笔写下真相,用勇气守护阳光。”热气球的下方,挂着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刻着所有守护者的名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暮色四合时,两地的孩子同时开始观测。希望小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