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的紫藤萝爬满教学楼时,林砚之正在整理新收到的信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封堆成小山,最厚的那封贴着云南的邮票,信封上画着小小的向日葵,是母亲的笔迹。展开信纸的瞬间,紫藤萝的香气漫进窗来,混着字迹里的温暖:“之之,云南的孩子们学会了用钢笔写信,第一封就寄给了你,说想知道林叔叔当年是怎么保护证据的。”
信纸间夹着张照片。云南小学的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正义故事”,其中一幅画着穿警服的男人蹲在草垛后,远处是正在盖的教学楼,旁边歪歪扭扭写着“1988年的春天”。画的右下角,有个稚嫩的签名:“小向日葵”,正是母亲资助的那个孤儿。
“林老师,普法课要开始啦!”三年级的语文课代表跑进来,辫子上别着紫藤萝花,“赵老师说今天带了神秘嘉宾。”她手里捧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孩子们收集的“英雄信物”——褪色的红领巾、修好的铅笔刀、用了多年的橡皮擦,每个物件下面都压着张小纸条,写着它背后的故事。
林砚之跟着她走进操场时,忽然愣住了。赵峰正站在升旗台旁,身边的老人拄着拐杖,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耳后那颗朱砂痣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润——是从云南赶来的陈校长,母亲的姐姐。她手里捧着个红布包,包着的东西在阳光下透出金属的光泽。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揭晓个秘密。”陈校长的声音带着云南口音,却像春风般温柔,“1987年那个雨夜,保护证据的不只是林叔叔,还有很多像你们一样勇敢的人。”她掀开红布,露出枚锈迹斑斑的警徽,警徽背面刻着个“陈”字——是老陈当年丢失的那半枚,原来被她捡去了。
操场边的紫藤萝架下,老陈正坐在轮椅上笑,护工在旁边给他剥橘子。老人的目光落在警徽上,忽然朝林砚之眨了眨眼,像个分享秘密的孩子。林砚之忽然想起医院的那盒遗物,父亲的工作证里,除了钢笔帽,还有半张撕碎的照片,上面的人举着警徽,背景正是1988年的希望小学。
“这枚警徽拼起来,就是完整的正义呀。”陈校长将两半警徽合在一起,严丝合缝的瞬间,孩子们发出惊呼。阳光穿过警徽的纹路,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普法课的主题是“平凡人的勇气”。赵峰给孩子们讲了1990年那场火灾,他如何抱着录像带冲出火场,眉骨的疤痕在讲述时微微发红:“当时我想着,就算被烧死,也要让这些证据留下来,因为那是林叔叔用命换来的。”他忽然指向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