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双生相机”,对着星图按下快门。
相机的屏幕上,星图突然活了过来。17颗坐标星与“第十坐标”连成道光带,延伸至宇宙深处,终点处的星尘正在凝聚,逐渐显露出颗星球的轮廓——表面既有雪山的轮廓,也有星港的环形结构,最中心的位置,有个与雪山邮筒相同的剪影。“是‘未来家园’。”星念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触,星图便自动发送至12个文明的星轨站,像撒出封宇宙邀请函。
第三家园的“奠基仪式”上,孩子们围着观测站的遗址种下“双生之树”的种子。星念将“共生液”浇入土壤的瞬间,种子破土而出的根须,竟同时扎向地球与“新家园”的方向,在虚空中形成两条光带,与“第十坐标”的光带组成个巨大的三角形,每个顶点都亮着邮筒的光芒。
“是‘稳定三角’。”星瞳通过全息投影观看仪式,她的鬓角已染上霜白,却依然能看清光带中的记忆碎片:父亲在雪山调试相机,星晚在星港记录星轨,星念在第三家园播种,“三个家园互为支点,就像三脚架,能稳稳撑起所有文明的未来。”她调出地球的实时画面,雪山客栈的孩子们正在放飞载着种子的风筝,风筝线的末端,系着块小小的“双生之树”叶片。
星念十五岁那年,“第三家园”的第一座跨星邮筒落成。邮筒的主体用雪山岩石与水晶星球的晶体拼接而成,投递口连接着三个家园的时光网络,能同时发送信件至过去、现在与未来。星念投递的第一封信,是幅画:三个手拉手的孩子站在三角形的顶点,脚下的光带写着“我们的家”,信封上的邮戳,是三个家园的坐标叠加而成的星标。
信寄出的瞬间,三个家园的“共生之树”同时开花。地球的格桑花染上了星尘的光泽,“新家园”的晶体草开出了淡紫色的花瓣,第三家园的双生植物则释放出三段旋律:第一轮回的低语、第八轮回的欢笑、第九轮回的童谣,像场跨越时空的合唱。星晚将这一幕拍进胶片机,冲洗出的照片里,三个家园的花朵在同一片星空下绽放,中间的光带里,能看见四代人的身影依次走过。
星念的“双生相机”在第三家园捕捉到了最珍贵的画面。当他对着星空按下快门时,镜头里突然出现了第一轮回的播种者与父亲并肩而立的身影,两人正朝他挥手,身后的星图上,“未来家园”的坐标已经亮起。照片的背面,自动浮现出段文字,是所有文明的语言混合而成的:“家不是地理概念,是所有记忆的集合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