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六:雪夜琴授,薪火无声
承平四年的腊月,岁暮天寒。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将整座皇城装点成琼楼玉宇。紫宸殿东暖阁内,银霜炭在错金螭兽炉中静静燃烧,散着融融暖意,驱散了窗外呼啸风雪的凛冽。澈儿处理完最后一批紧急奏报,揉着酸涩的眼角,目光落在壁间悬挂的那张名为“松涛”的古琴上。琴身沉静,断纹在烛光下流淌着岁月的光泽。他想起殷师赠琴时的嘱托,心中微动,命人焚起一炉清心宁神的沉水香。
氤氲香气中,澈儿净手焚香,端坐琴前。指尖轻触冰凉的丝弦,试图捕捉记忆中殷师抚琴时那清越悠远的韵致。然而,任凭他如何凝神,指尖流泻出的琴音,总带着几分刻意与生涩,如同冰面下初融的细流,断续而不成章法。一曲《良宵引》未及半阙,已是滞涩难行。他轻叹一声,指尖停在弦上,眉间难掩挫败。
“铮——”
一声清泠如碎玉的琴音自身后响起,恰到好处地接续了他中断的旋律。澈儿霍然回首。只见暖阁门帘轻动,太傅殷照临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屏风之侧,肩头犹带着未化的雪花,玄色鹤氅在暖光下泛着幽微的光泽。老人面容沉静,目光温和地落在他身上。
“陛下心绪未宁,指下自然难觅‘松风入弦’之境。”殷师缓步上前,并未就坐,只立于琴案旁侧。他伸出枯瘦却异常稳定的手,虚悬于琴弦之上,并未触碰。“琴者,心之器也。心若为外物所扰,如雪覆寒潭,虽澄澈却失其灵动。陛下且看,”他指尖凌空虚引,仿佛有无形的气韵在指间流转,“腕须悬空,似虚还实。力发于指尖,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非蛮力强按,乃气韵贯注,与弦相感。”
他口中低吟着琴诀要领,每一个字都清晰沉稳,带着金石般的质感,穿透了炉火的噼啪与窗外风雪的呜咽。澈儿凝神细听,依言调整指法腕姿。殷师目光如炬,精准地指出他指尖的每一分僵硬、腕力的每一丝偏移。他时而以手虚托澈儿手腕,引导其悬停的角度;时而以指轻点其臂肘,示意放松的关窍。那枯瘦的手指并未真正触及琴弦,却仿佛有无形的丝线牵引着澈儿,让他的动作渐渐流畅。
“听,”殷师忽然止住话语,侧耳。暖阁内一片寂静,唯余炭火毕剥与窗外风雪。“非止听弦响,更听弦外之音。弦停而韵不止,如雪落无声,自有天地清旷。”他示意澈儿停手。最后一缕琴音的余韵在暖阁中袅袅消散,融入沉香的氤氲与风雪的背景,留下一种奇异的、空旷而悠远的宁静。
澈儿静坐琴前,闭目回味。方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