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黄口小儿”!三皇子派系、与漕运利益相关的官员、以及部分思想保守的江南清流,在这一刻似乎结成了暂时的同盟,共同向太子和李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支持太子的清流官员和部分锐意改革的大臣,如周正御史等人,也纷纷出言驳斥:
“荒谬!漕运积弊,人所共知!耗损国帑,民不聊生!祖宗成法若真无懈可击,何来今日之困局?不变法,则积重难返!”
“河工稽核,专司贪墨,何来冗费?分段负责,权责明晰,何来推诿?商运竞争,引入活水,降低损耗,何来动摇国本?尔等分明是惧怕革新,触动自身利益!”
“李明虽年轻,然其《漕运革新十疏》鞭辟入里,切中时弊!殿试之上,陛下亦亲口嘉许!岂容尔等如此污蔑?!”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场面一度失控。
金銮殿变成了激烈的辩论场。
太子朱翊铭站在御阶之下,面沉似水,袖中的拳头紧紧攥着。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三皇子派系那赤裸裸的恶意和阻挠!他几次想开口驳斥,但都被身旁的老成官员以眼神制止。
储君身份,使他不能如普通官员般肆意争辩。
李明作为翰林修撰,品级低微,只能站在队列后方,垂首肃立。
那些如刀似箭的攻讦之词清晰地传入耳中,尤其是“黄口小儿”、“纸上谈兵”等字眼,如同针扎。
但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眼神更加沉静,如同深潭。
他深知,此刻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唯有皇帝的态度,才能决定一切。
争论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
龙椅之上,皇帝一直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在御案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深邃的目光扫过激烈辩论的双方,最终落在了自始至终保持沉默、如同风暴中心礁石般的李明身上,停留了片刻。
终于,当争论声渐渐平息,双方都看向御座,等待最终的裁决时。
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清晰地压过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漕运积弊,朕心甚忧。
太子所请试行新法,其心可嘉,其志可勉。”
此言一出,太子和支持者心中一喜,钱有德等人脸色一沉。
然而,皇帝话锋一转:“然则,诸卿所言,亦不无道理。
革新之事,关乎国本,确需慎之又慎。”
他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