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默默汲取养分,努力伸展枝叶,却又巧妙地藏匿起那破土而出的、过于惊人的生长速度。阳光雨露之下,他展现的是符合“县令幼子”、“稍显聪慧”身份该有的样子。
然而,真正的考验,往往在枯燥的日常之后,猝不及防地降临。
这日午后,习字课毕,厅堂内弥漫着松烟墨的气息。学童们揉着酸涩的手腕,收拾着笔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课业结束前的松懈感。钱多多早已按捺不住,屁股在板凳上扭来扭去,眼睛不时瞟向窗外西斜的日头。
孙夫子却并未宣布散学。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李明身上。那眼神依旧平和,深处却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李明。”夫子的声音在寂静的厅堂中响起。
李明心头微凛,立刻起身:“学生在。”
“《孝经》开宗明义章,”孙夫子拿起案头那本同样纸张泛黄、边缘磨损的《孝经》,声音平稳无波,“老夫前日讲授,今日温习。你初学不久,可曾记下?”
《孝经》开宗明义章!李明心中警铃大作!这不同于《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蒙学读物。《孝经》乃儒家十三经之一,地位崇高,内容精深。开宗明义章虽为首篇,字数不多(仅百余字),但其义理深奥,文辞古雅,绝非蒙童轻易可解。夫子前日讲授时,也只是粗解大意,并未要求强记全文。此刻突然点名让他背诵,其意不言自明——这绝非寻常的课堂抽查!这是夫子对他“早慧”成色的终极检验!是怀疑的种子在萌芽,要亲手剥开那层他苦心经营的保护壳!
厅堂内瞬间落针可闻。所有目光,带着惊讶、好奇、幸灾乐祸(钱多多)、审视(张铁柱)、关切(林婉儿),如同无数道探照灯光束,齐刷刷地聚焦在李明身上。空气仿佛凝固了,檀香的烟气都似乎停止了飘动。那柄暗红色的戒尺,在讲案上反射着幽冷的光。
巨大的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轰然压下!李明感到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紧贴着里衣,一片冰凉。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的声音,咚咚作响,震耳欲聋。怎么办?
藏!必须藏!本能在大声嘶吼。像往常一样,背个七七八八,再恰到好处地“遗忘”几处关键句,甚至“请教”夫子某个字义,便可轻松过关,继续维持那安全的“早慧”人设。这是最稳妥的选择。父亲严厉的警告、母亲担忧的眼神、那夜书房外的阴影……无数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每一个都在催促他:藏起来!藏得深些!再深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