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据点内,空气如同拉满的弓弦,紧绷而充满蓄势待发的力量。炉火彻夜不熄,铁锤的敲打声、木料的锯切声、工匠们压低嗓音的交流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曲紧张而高效的序曲。刘辩的命令如同投入沸水的巨石,激起了层层叠叠的行动浪潮。
而在这片繁忙的核心之外,一支看似寻常、却又暗藏玄机的队伍,已经悄然集结在据点外围一处隐蔽的河湾。这便是刘辩北向战略的探路先锋——“盛源商行”的车队。
十几辆满载的大车,用厚厚的油布苫盖得严严实实。粗看之下,不过是些北地紧俏的布匹、盐巴、铁锅农具,以及一些冀南特产的药材、干果。但只有核心成员知道,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货物深处,巧妙隐藏着第一批三十具精钢连弩、五十套崭新的双边高桥马镫和配套蹄铁,以及数罐经过初步分馏、性质更稳定易燃的“猛火油”轻质馏分。这是刘辩准备献给刘虞的“敲门砖”,更是赵锋在辽东立威的“倚天剑”!
车队的护卫,正是赵锋精心挑选的五十名“匠户护卫营”精锐。他们脱下了略显扎眼的制式皮甲,换上了各色粗布短打,外面罩着御寒的羊皮袄,腰挎环首刀,背负猎弓或长矛,脸上刻意涂抹了些许风尘和污渍,眼神却锐利如鹰隼,行走坐卧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剽悍之气。混杂在他们中间的,还有十余名精干的墨家子弟和“靖安司”的骨干探子,负责沿途的联络、技术支持和情报刺探。
赵锋本人,也换上了一身商队管事常见的锦缎棉袍,头戴厚实的裘帽,腰间悬着一柄装饰性的长剑,脸上挂起了商人特有的圆滑笑容。唯有那双经历过洛阳血火、汴水突围的眼睛深处,沉淀着化不开的杀伐决断。
刘辩亲自来到河湾送行。寒风卷起他单薄的衣袂,他却浑然不觉,目光逐一扫过眼前这些即将踏上险途的忠诚部属。
“赵锋,”刘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风声,落入每个人耳中,“此行之重,关乎吾等生死存亡,更关乎未来根基!你肩上担子,千钧之重!”
赵锋抱拳,沉声道:“主公放心!人在货在!人在令行!辽东高句丽,必以血偿!渔阳立足之路,必为主公铺平!”
“好!”刘辩用力拍了拍赵锋的肩膀,“记住三点!”
“其一,隐秘!沿途关卡,能用钱帛开路,绝不动武!‘靖安司’已为你备好冀州、幽州数郡的‘路引’和‘货引’,身份文书也天衣无缝。但人心叵测,务必谨慎!宁可绕远,不入险地!”
“其二,神速!辽东战事,瞬息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