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但望向这片喧嚣工地的目光深处,却燃烧着一丝名为“希望”的微弱光芒。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安平城东有位“刘青天”、“刘善人”,不仅击溃了凶名赫赫的“独眼狼”,保一方平安,更开垦荒地,招募流民做工,管饭食,还给安身之处!这消息在流离失所的难民中迅速传开,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老丈,你们从何处来?”刘辩走下矮墙,来到工坊外围临时搭建的、负责登记流民的草棚前,对一个带着两个半大孩子、衣衫破旧但眼神尚存一丝倔强的老者问道。
老者看到刘辩,又看了看他身后肃立的典韦和精悍护卫,慌忙就要下跪:“小老儿王老栓,带…带着孙子孙女,从河内逃难来的…听说您这里…招人干活…管饭?”他的声音干涩沙哑,充满忐忑。
“不必多礼。”刘辩扶住他,目光扫过老者布满老茧的双手,“会种地吗?”
“会!会!小老儿种了一辈子地!”王老栓眼中迸发出光彩,连忙点头。
“好。”刘辩点点头,对负责登记的文书(一个识字的寒门士子)道,“记下:王老栓,河内人,善农事。分配至屯田乙组。其孙、孙女,若年满十二,可入工坊学徒,学手艺,管吃住。未满者,可随组妇孺做些轻省活计,亦有粥饭。”
“谢…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主事!”王老栓激动得老泪纵横,拉着懵懂的孩子就要磕头。管饭!有活干!孩子还能学手艺!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带他们去安置区,领粥饼,登记领号牌。”刘辩对旁边的护卫吩咐道。工坊在靠近小河上游避风处,用砍伐的木材和茅草搭建了成排的简易窝棚,虽简陋,却能遮风挡雨。每个登记入册的流民,都会领到一个刻有编号的木牌,作为身份凭证和领取口粮、工钱的依据。
看着王老栓祖孙千恩万谢地被领走,刘辩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乱世之中,一口饭食,一处安身,便是无上恩德。他要的,是这些人的力气、手艺和…忠诚。
“主事,今日已登记流民七十三户,丁壮一百二十五人,妇孺老弱一百九十八人。”负责登记的文书捧着厚厚的名册,声音带着兴奋,“照此速度,不出十日,我们划定的安置区怕就要住满了!这…这开销…”他有些担忧地看向刘辩。粮食、布匹、工具…哪一样都是巨大的消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妨。”刘辩摆摆手,目光投向正在兴建的巨大水车和远处规划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