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掠过新划定的格物坊属地,卷起枯草与尘土。然而,这片位于安平城东、依偎着小河的广袤荒地,却一扫往日的死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生机的喧嚣。
三百七十亩土地,如同一个巨大的棋盘,被赵大、张铁带人用石灰线清晰地划分出来。靠近小河、地势平坦肥沃的临河区域,是规划中的核心屯田区。此刻,数十名精壮的汉子正喊着整齐的号子,在赵大的指挥下,挥舞着崭新的、闪烁着寒光的铁锹和铁镐,奋力挖掘着纵横交错的沟渠。这些沟渠深度、宽度皆有定规,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严格按照刘辩(刘稷)绘制的“引水排涝图”施工。
“都加把劲!主事说了,这渠挖好了,明年开春引水灌田,旱涝保收!”赵大抹了把汗,声音洪亮。他手中的铁锹是工坊新制的,加了精钢的刃口,入土破石远比旧式农具省力高效。
不远处,靠近工坊扩建区的空地上,另一群人在张铁的带领下,正热火朝天地夯土筑墙。墙体沿着小河走势和部分官道边缘延伸,虽不高大,却足够坚实,将格物坊的核心区域与外界荒地初步隔离开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安全的空间。乱石岗的制高点上,一座简陋但坚固的木制了望塔已经拔地而起,上面日夜有护卫值守,警惕地扫视着四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屯田区边缘,那架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大木质水车。在老木匠和几个墨家遗徒的带领下,工匠们正紧张地组装着巨大的轮辐和叶片。水车的主体结构借鉴了墨家图纸中的精巧榫卯,关键受力点则用上了工坊自产的熟铁构件加固。
“主事这‘龙骨水车’图样,真是巧夺天工!”一个墨家工匠抚摸着水车粗大的轴承,眼中满是赞叹,“轮轴联动,齿轮咬合,借水力提灌,可比人力戽水强上百倍!若真能成,此地方圆百亩,再无缺水之忧!”
刘辩站在新筑起的一段矮墙上,俯瞰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寒风卷动他略显单薄的衣袍,但他心中却涌动着一股暖流。土地、人力、规划…这些要素正在他的意志下,一点点从蓝图变为现实。这不仅仅是生产,更是根基的铸造。
“主事,流民…又来了。”陈元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见证奇迹的感慨。
刘辩转身望去。只见通往安平城的官道上,以及更远处的荒野小径,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的人影,正向着格物坊的方向缓缓移动。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拖家带口,推着破旧的独轮车,或背着仅有的家当包袱。眼神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