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拿起自己的保温杯,慢悠悠地往门口走。夕阳的光从窗户斜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那锃亮的光头在光线下闪着点暖黄的光。
小周先反应过来,拿起抹布又把案子擦了一遍;向佳乐低头检查自己的调料罐,把盐罐的盖子拧紧了些;邢成义走到灶台前,用手指摸了摸刚才炒完菜的锅沿,确认已经擦得干干净净。
抽油烟机彻底停了,厨房里只剩下锅碗瓢盆归位的轻响。那些话像落在心里的雪,不声不响,却慢慢融成了股劲儿——做厨房,先做人;守得住忌讳,才能拿得住手艺。
第二天的后厨,空气里还残留着昨天新菜的余味,邢成义和向佳乐早早站在了操作台前排,手里的笔记本摊开着,笔尖悬在纸页上,随时准备记录。
莫厨刚站定,邢成义就下意识地把笔记本往前挪了挪,笔尖在纸上顿了顿——他习惯先在页首写下菜名,“XO酱爆海螺”几个字刚落下,就听见莫厨开始讲干贝的选料。“色泽金黄、大小适中”,他笔尖一顿,特意在“金黄”二字下画了道波浪线,又在旁边补了句“避免过小颗粒,影响口感”,抬头时正撞见向佳乐也在低头速记,她的笔记本上画着简单的示意图,干贝被圈出来,旁边标着“泡发后撕细丝”,连“蒸半小时”都用红笔标了重点。
说到海鲜干货时,向佳乐忽然停了笔,侧头看了眼操作台旁的干货架,视线在虾米和鱿鱼干上扫了一圈,又迅速转回来,在“可选”二字旁打了个问号——她在想不同干货的风味差异,比如加鲍鱼干会不会更醇厚?邢成义则在“火腿”那行多写了句“先煮去咸味”,还特意备注“切碎前需挤干水分”,他上次处理火腿时没煮透,成品带了点腥味,这次显然想记牢这个细节。
炒制步骤开始后,两人的记录风格渐渐显露出不同。邢成义更关注流程的连贯性,“热油炒蒜末、红葱头→加干贝丝、火腿→翻炒均匀”,每一步都用箭头连接,生怕漏了顺序;向佳乐则在“中小火”三个字周围画了个方框,她记得上次熬酱有人火太大糊了底,特意在旁边写了“全程盯锅”,甚至补了个小提醒:“炒辅料时蒜香出来即可,别炒焦”。
调味熬煮是重点,莫厨说“小火慢熬30-40分钟”时,邢成义立刻在笔记本边缘画了个小钟表,指针指向“30”,又在旁边写了“不断搅拌”,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模拟搅拌的动作——他在想熬煮时的力度,既要防止糊底,又不能把干贝丝搅得太碎。向佳乐则盯着“蚝油和糖是关键提鲜成分”,忽然抬头问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