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种意义上,昭穆制度就是中国古代特色的私人財產保护制度和继承制度,
\n
所以对於同辈兄弟是否昭穆的定性,就非常重要,决定了宗法制度的顺利运转与否,继而明確这天下是家天下还是族天下。
\n
这个问题上,同样有著两种说法,一说既然是兄弟,就是同世代,因此不能算是昭穆;但另一说则认为,既然死亡的是国君,那么君臣之义就大於父子之情,所以君臣名分已经確定,那么在昭穆的次序上,兄弟也可以算是同昭穆的。
\n
昭穆这个问题,是中国礼法制度的终极难题,从西周到清朝,一直困扰著各朝君主,毕竟每一朝的君王都会遇上“如何把基业完好地让子嗣继承,而不是被外臣、宗室、外戚夺走”的难题,跟上面这三种贵物比起来,完全依附於皇权的官官已经是帮助最大、损害最小的势力了。
\n
晋朝就是被这个问题困扰最深的前辈,因为它经歷了四代人才得以篡魏建国,其中的司马师与司马昭正是同辈亲兄弟。
\n
而庙號系统里,最早是没有“高祖”这个庙號的,根据东汉韦贤的说法,“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打从一开始,始封之君就是太祖。
\n
之所以出现高祖,是因为刘邦被汉人以功高,上諡號为高皇帝,而彼时庙、諡不严格,因此称其为高祖。
\n
於是高祖就成为了太祖的代餐,太祖涵盖了“始受封”与“始受命”的双重含义。
\n
始受封,简单来说就是开始接受册封,也就是第一个被授予爵位和封地的人,而始受命则是家族里第一个受命成为皇帝,或者接受上天使命的人。
\n
高祖仅有“始受命”的含义,当王朝开局比较顺利,开国君主速通的时候,用太祖就可以了;
\n
但如果王朝的通关时间略长,继承的统序有点麻烦,那高祖就会出来,作为太祖的补位。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