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现实基础,使他成就佛教推动的新月光王。
\n
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高殷已经率兵出征,建立功勋,回来之后更是强化了这部分掌控力,即便意识到高殷不是一个纯粹的汉儒,高演高湛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大权在洋殷父子二人手里。
\n
想要翻盘,一是得等高洋死去,二是要拉拢住那些还没有投靠高殷的大將,乃至得到整个晋阳的支持,至少士人方面,演湛已经无能为力了。
\n
而作为明面上的幌子,《三国演义》在宣传口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小说是在明清发展至鼎盛,但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定义了小说的含义,继而诸子百家中有著小说家这一流派。
\n
发展成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多志怪、志人,唐朝出传奇小说,宋元出话本和演义,明清为歷代集大成的时期。
\n
也就是说小说从先秦一直在发展,高殷所做的,其实就是將一部未来必將出现的文学名著提前搬上歷史舞台,比起现在的《世说新语》《酉阳杂记》等,敘事性更加连贯,情节更加精妙,加之朝代不远,尚属於新奇玩物。
\n
更何况,高殷是太子。贵人自带一股潮流,引领中下层跟风,从来没有人敢贬低贵人,说他不该做这个做那个,只有追捧贵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何况还是这个时代,文人都乐於进行的文学创作?
\n
人民群眾只会对太子的行为喜闻乐见,敢指手画脚,说太子做这做那不合適,你算老几?不要命了?
\n
除了《三国演义》,高殷此前还在鄴都的时候,把《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等话本故事也都整了出来,一是迎合上层贵女们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从而提升自已在她们眼中的分量一一不要小看这一套,贵女们一旦对作品產生好感,就容易共情到作者身上,继而倾向於本就正统的储君高殷,潜移默化的对她们家中的男性造成影响。
\n
太子、贵女们的上层圈流行这一套,那其他贵族、富商也就会投其所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