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高纬作为北齐最后的实权皇帝,他的统治已经是北齐王朝的末期,那应该是“汉化失败”的时期,但恰恰就是北齐灭亡的前五年,高纬设立了文林馆,徵召文学之士入馆,由汉族名士顏之推掌知馆事——顏之推甚至不是北齐的汉人,而是南梁被俘至西魏,又想南归而入北齐,得知陈霸先灭南梁而出仕北齐的南梁旧臣。
\n
若说文林馆的设立仅仅是高纬心血来潮,可背后又有著宰相祖珽的推动,祖珽同样是汉人。
\n
更不用说高洋统治的前期,高洋刚登基之时,就下詔书命令各郡国修建学校,广泛延请俊才敦述儒风,而他持续打压鲜卑勛贵、重用汉人士族,让他们能捲入高层斗爭,本身就是汉化的一种表现。
\n
事实上,光是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是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等地,就决定了北齐的汉化程度不可能低,在这个时代,这些地方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遥遥领先於关中,北齐无论是学者人数、学术水准、著述多寡、中枢决策机构的汉人人数,文人数量都优於北周。
\n
而无论北周还是北齐,都一定会汉化,因为中原的土地还是汉人居多,鲜卑人的数量比不上汉人,那么要建立统治,就需要依靠汉人,为了適应发展,就不得不吸收一部分汉人的思想、向汉人妥协,从而巩固统治地位。
\n
只是因为北齐高层的权力斗爭过於激烈,又被后人套上了一层民族斗爭的皮,因此觉得北齐反汉化反得很严重。
\n
北齐的反对者主要是晋阳军方为首的鲜卑勛贵,但他们並不排斥汉文化,就像汉文化也不排斥胡床胡乐胡服一样,文化本身是互相融合、进化的状態,他们真正反对的是汉人掌权。
\n
就像娄昭君,说什么“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嫗斟酌”,实际上目的还是继续当太后掌握朝政,和汉族无关,哪怕李祖娥、高殷是鲜卑人,也要被娄昭君打下台。
\n
高洋穿著胡服、自命鲜卑的种种姿態,恰恰是无法阻止汉化的徒劳反抗,鲜卑人只能通过杀死汉人来延缓两种文化交融的进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