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分析果核为何让人上瘾?]
[帮女朋友避坑指南]
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诱导性强,充斥着质疑、恐慌和对立。
云深的心猛地一沉。
前几天在论坛上“果核”还是个中性甚至略带新鲜感的名词,怎么会突然变成众矢之的?
他“咔哒”一声按响打火机,点燃了烟,深深吸了一口,尼古丁让思绪强行运转起来。
刚才的泪水和愁绪被眼前汹涌的“信息洪流”瞬间冲得无影无踪。
他拖过自己的那把破凳子,凑到于廷益身边坐下,目光灼灼地盯着屏幕。
屏幕上滚动着那些帖子,落在他的眼里,让他看得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帖子风格鲜明,归根结底便是四类。
比如一个伪装分析帖:主楼看似“理性”,列举了一系列“调查数据”,声称果核机箱的漆料看似高级,但环保等级可能存在问题,暗示该产品设计“天然有毒”,收割学生“情绪价值”牟利。
标题党煽动帖:【GPA直降警告!】身边用了果核的朋友都变蠢了!因为傻子是会共鸣的!你的大脑正在被果核脑残粉形成的圈子慢性销毁!”正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充满危言耸听的伪科学名词,无实质证据。
情感共鸣水帖:【快被果核逼疯了!】烦死了!成天就是什么国产化替代,仿佛买果核就是爱国,不买就是不爱国。爱国不爱国,是买一件商品决定的吗?有没有同感的小姐妹?下方大量带节奏回复,强化产品“社交孤立”效果,甚至引导到对个人品质的贬低攻击。
带节奏引战帖:‘不用果核的都是山顶洞人?某些人真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用果核就是高人一等?’明显挑起群体矛盾,下方评论迅速歪楼成互相攻击。
更让云深心惊的是,明显有部分冒充“知情者”,在论坛里抛出如内部数据泄露等真假难辨的‘内幕’,在混淆视听。
更多的是用极端化标题和“伪科学”词汇煽动恐惧和愤怒。
评论区内,几个高度活跃的ID高频出现,不断重复核心负面信息,攻击质疑者,并将任何中性或积极的讨论快速打为“洗地”、“水军”,将复杂的产品体验讨论变成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尖锐对立,气氛压抑而充满戾气。
“看见没?”
于廷益吐出一口烟圈,鼠标停在一个帖子楼里几个疯狂带节奏的账号ID上,
“名字都懒得好好起的新号,发言套路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