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才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靠“推式营销”低成本实现市场扩张。
但是,庞大的销售网络会逐渐成为了一种企业难以承担的负担。
原因很简单,原来‘渠道为王’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在市场的红利期之上的,巨大的分销渠道可以销售出无数的同质化产品,消费市场依然很旺盛。
但是,无需多长时间,人们就会发现同质化产品加同质化渠道就是一场灾难,在价格战压力下,渠道对供应商不断压价,最后产品质量越做越差。
很多用户竟然到海外买日用品去了,其实这些日用品全特么的是华国制造。
这就很让人无奈了。
原来的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的竞争,核心都在抢夺渠道资源,‘得渠道者得天下’,一个方面是因国家流通体系不够发达和终端成本昂贵,使得厂商很难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必须借助渠道的力量完成最后的产品交付。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及电子商务逐渐渗透进居民消费的方方面面,使得厂商得以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渠道变得扁平。
同时随着各行业的产能过剩和产品过剩,厂商必须要从产品和服务本身出发,去迎合和吸引消费者。
所以,渠道为王逐步让步于产品为王,消费者需求得以充分释放和更合理的满足。
归根到底,是商业底层逻辑的回归,无论是渠道还是流量,仅仅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而已。
一些我们后世认为极其普遍的事情,发生在前面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实是充满了争议和坎坷的。
渠道为王这个概念,在华国的深入人心,实际上是2005年以后的事了。
所以,在世纪初的时段里,幻想这次价格战的操盘手能看到‘渠道’这个点,让吴楚之也觉得很是惊讶。
厉害了。
这种远见卓识,足以让人高看一眼。
而叶小米对渠道能够认识的这么清楚,也让吴楚之很是惊喜。
“你说的没错,‘渠道为王,终端制胜’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商业竞争中牢不可破的常识。”吴楚之肯定着叶小米的话,并且帮助她梳理着思路。
“我们生活在以商品为核心的大的零售生态圈中,每个人或者公司是生态圈中的一个点,多个点形成生态链,多个生态链形成生态圈,多个生态圈则构成整个社会,零售则是最大的一个生态圈。
标准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是最好的商业模式,而最能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