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0月18日,岭南北部韶州,寒风初起。
岭汉铁路南段最重要的枢纽——乐昌城及其周边地区,此刻已化为巨大的兵营与堡垒。
自被新任湘南代督军张敬尧部采用奇袭战法夺去后,这座扼守岭汉铁路入岭咽喉、拱卫韶州北大门的重镇,已被北洋军经营多日。
得到英械加强的北洋第六师(师长张敬尧兼)第11旅及新调来的一个混成旅,依托乐昌城垣、外围制高点以及铁路两侧起伏的山地和星罗棋布的村庄,构筑了绵密的防御体系。
铁丝网、堑壕、暗堡,在初冬萧瑟的田野上和城郊地带勾勒出狰狞的线条。刚刚运抵的英制维克斯重机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南方——邓贤大军来袭的方向。
张敬尧站在乐昌车站坚固的水泥站房顶楼,举着崭新的蔡司望远镜,眺望着城南方向烟尘隐约升腾的地平线,脸上带着一丝残忍的得意。
“邓贤小儿,真敢来捋虎须?”他啐了一口浓痰,“老子现在有的是大英佬的好枪好炮!这乐昌城,就是他的葬身之地!传令下去,给老子狠狠地打!打死一个南蛮子,赏大洋五块!打退他们的进攻,人人有赏!”
他身后的参谋谄媚道:“师座英明!咱们以逸待劳,依托坚城利炮,定叫那不知天高地厚的邓贤撞个头破血流!大英帝国朋友说了,只要守住乐昌,拖住邓贤主力,后续还有重炮支援!”
张敬尧狞笑着,仿佛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银元和升官发财的锦绣前程。
他浑然不知,一支沉默而致命的钢铁巨兽,正沿着他赖以生存的铁路线,轰然驶来。一场超越他认知的钢铁风暴,即将席卷乐昌城南的最后屏障。
乐昌城南约五里,铁路线旁的无名高地(代号“钉头岭”)。这是拱卫乐昌城垣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外围支撑点,控制着通往城区的铁路线和一条主要公路。
震耳欲聋的炮击声已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克虏伯105mm榴弹炮沉重的轰鸣与北洋军阵地上还击的英制18磅炮(QF 18-pounder)尖啸交织在一起,将“钉头岭”高地及周边区域犁得面目全非,硝烟弥漫,遮天蔽日。
第1师师长李先忆,兼岭南防卫军“破锋”集群前敌总指挥,此刻正伏在一处刚被炮火削平的山坡反斜面掩体后,举着望远镜,脸色凝重如铁。
他的目光死死锁定着前方那道横亘在通往乐昌城必经之路上的“钉头岭”高地。
望远镜的视野里,这道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