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着古文虚词的用法,历史事件的背景脉络,他的讲述条理清晰,甚至比老师教的更加透彻而易于理解。
言谈间,沈鸢那种由内而外的学霸气质散发出来,完全取代了平日里的阴郁沉闷,整个人都闪闪发光。
坐在他对面的卫莲神情专注,腰杆挺得板板正正。
卫莲会随时打断沈鸢的讲解,提出直指核心的问题——
“这个‘之’字除了取消句子独立性,在战场上传达命令时,有没有更简洁的替代符号?”
“秦灭六国的后勤补给线具体长度是多少?最大日行军距离?粮草消耗估算?”
沈鸢每每被问得一愣,立刻翻书查找或是拿出手机检索,然后用更严谨、更量化的方式重新组织语言。
他惊讶地发现,卫莲的思维模式虽然与文科学习的常规方式格格不入,但那种追求绝对精确和效率的本能反而促使他挖掘出知识点背后更深层的逻辑链条。
当沈鸢终于用一个结合了地理测绘和古代运输工具效率的模型,近乎完美地论证了秦军灭楚战役中粮草调运的可行性时,卫莲的嘴角飞快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幅度小到几乎无法察觉。
与此同时,卫莲视野的角落,那行沉寂许久的银色文字,无声地跳动了一下:
【宗师积分+5】
……
周末的夜晚,是属于“黑夜王座”的狂欢。
卫莲,或者说“锯鳞蝰”,已经成为青铜分段一个令人胆寒的代号。
三场KO只是开始——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精准冷酷的杀戮机器,每周固定出现在拳台上。
他的战斗风格没有改变:没有炫目的连招,没有夸张的嘶吼。
只有最基础、最直接的打击,在对手重心失衡的瞬间发出致命一击——关节技、锁喉、精准打击神经丛或要害……效率高到令人发指。
对手的等级在提升,从青铜30分、40分,一直到50分、60分。
但结果毫无悬念——KO,KO,还是KO。
每一次干净利落的胜利,都伴随着看台下输钱的咒骂和赢钱的狂吼,以及老黑递过来的一叠越来越厚的现金。
当卫莲用一个动作标准的十字固,将一名以地面技术闻名的、青铜75分的“铁钳蝎”手臂关节锁得动弹不得,迫使对方痛苦拍地认输后,老黑看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数字,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
“恭喜。”老黑的声音带着一丝复杂,将一张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