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若对开国功臣赶尽杀绝,难免会落下刻薄寡恩的骂名,不利於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基。
\n
那在这样的微妙局势下,常茂的关键作用便凸显了出来。
\n
由常茂站出来认罪,主动揽下绝大部分罪责,实则是为了给一眾叔伯们开脱。
\n
这也是因为,常茂虽位居公爵之位,却身无寸功,其爵位不过是承袭父亲常遇春的荫庇。
\n
正因如此,即便对常茂问罪,也能用一句“小孩子顽劣不懂事”轻轻揭过,不至於掀起太大波澜。
\n
而且,朱元璋也正可藉此机会,好好敲打一下淮西勛贵集团。
\n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淮西勛贵们这些年愈发骄纵,仗著开国之功,在地方上肆意妄为。
\n
而凤阳的乱象,便是一个鲜明例证,土地兼併严重,民生疾苦,却无人出面整治,任由事態恶化。
\n
朱元璋深知,若不及时加以约束,这群功勋旧臣极有可能成为大明江山的隱患。
\n
所以,拿常茂开刀,让他承担主要罪责,再合適不过。
\n
常茂主动认罪,朱元璋便能顺势对其施以惩处,表面上是针对常茂个人,实则是向整个淮西勛贵集团传递一个明確信號。
\n
“咱並非对你们的恶行视而不见,若再不收敛,必將严惩不贷。”
\n
如此一来,既能彰显朱元璋的公正严明,不偏袒勛贵,又能让淮西勛贵们有所忌惮,从此安分守己,不敢再肆意妄为。
\n
对此,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眸,那双眼眸仿若寒潭,深邃而幽冷,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真意,方才轻声道,“可据朕所知,凤阳,可並非你郑国公一家。”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