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社区义诊,守护了数百位老人的健康;有教师退休后义务辅导留守儿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这些平凡人的故事让同学们明白,微小的行动积累起来,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微光行动” 的报名人数一周内翻了两番。
陈雨欣的 “社会角色体验日” 活动成了校园里的 “实践课堂”。她联系了社区、医院、养老院、环保组织等单位,让同学们在一天内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社区服务中心,同学们协助工作人员登记居民需求,体会基层工作者的繁琐与重要;在医院,他们跟着护士学习照顾病人,感受医护人员的辛劳与责任;在养老院,大家陪老人聊天、喂饭,理解老年人的孤独与渴望;在环保组织,他们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明白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付出。体验结束后,不少同学在日记里写道:“以前觉得清洁工的工作很简单,亲自体验后才知道,他们为了城市的整洁付出了多少汗水,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
李诗涵的 “微光行动” 从 “身边的小温暖” 入手。她鼓励同学们从 “每天帮邻居取一次快递”“随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给公交车上的老人让座” 等小事做起,记录自己的行动与感受。为了让行动更有方向,她整理了 “社会需求清单”,包括社区助老、校园环保、学业互助等多个领域,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参与。行动开展两个月后,李诗涵收到了许多感人的反馈:有同学坚持帮独居老人读报,老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孙子;有同学组织的 “旧物改造小组”,将废弃物品变成了实用的教具,深受低年级同学喜爱。
王浩的 “梦想与担当” 分享会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代表。有乡村教师讲述自己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既实现了教书育人的梦想,又让山区的孩子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有工程师分享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经历,个人的专业能力在服务国家建设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有创业者讲述自己如何将企业发展与解决就业问题结合,既实现了商业成功,又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分享会采用 “开放麦” 形式,同学们可以随时提问交流,不少人在会后说:“原来个人梦想和社会责任不是单选题,而是可以双赢的多选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我与大我:价值的双重维度” 主题讲座上,礼堂座无虚席。社会公益领袖展示了一组数据:“参与过社会服务的青少年,不仅个人幸福感更高,职业发展也更顺利,因为他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