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寰潮塑魂计划” 让同学们在文化交融的信箱里,新的烦恼又如盛夏的骤雨般倾盆而至。“爸妈总说我玩手机不务正业,可我明明在用手机学习”“爷爷坚持旧习俗,觉得新事物都是瞎胡闹,根本没法交流”“老师不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还觉得我们想法太离谱”…… 字迹凌乱的信纸上,满是少年们在社会快速发展与代际观念差异下,面对代际沟通困境的无奈与苦恼,这些隔阂如同湍急的河流,横亘在不同代际之间,阻碍着理解与温情的传递。
闷热的午后,蝉鸣聒噪,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再次围坐在生物园的凉亭里。石桌上堆积如山的信件被热气熏得微微卷起边角,“高二的子墨在信里说,他想报考艺术专业,父母却认为学艺术没前途,家里天天为此争吵,他都不想回家了。” 林小羽眉头紧锁,声音里满是担忧,“代际之间的观念冲突,正在伤害最亲近的人,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陈雨欣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神满是心疼:“我邻居家的孩子和奶奶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经常闹别扭,好好的亲情变得冷冰冰的。” 李诗涵咬着嘴唇,神情凝重:“时代变化太快,不同代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我们得帮大家架起沟通的桥梁。” 王浩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那就启动‘代澜通舟计划’,让大家在代际的浪潮中,找到相互理解的渡船!”
经过十九周的深入调研与反复研讨,“代澜通舟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邀请社会学家、心理咨询师开展 “跨越代际:对话与理解” 主题讲座,并设立 “代际对话室”,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沟通指导;陈雨欣负责策划 “时光隧道” 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同学们感受不同时代的生活变迁;李诗涵着手组织 “代际互换日” 活动,促进代际角色体验与换位思考;王浩则发起 “温暖传承” 行动,鼓励代际之间分享故事、传递智慧。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参与意愿低的难题。许多同学觉得 “和长辈根本说不通,沟通也是白费力气”,对 “代际对话室” 敬而远之。她没有气馁,联合语文老师制作了一部名为《岁月的回声》的纪录片。纪录片采访了不同家庭,记录下爷爷讲述年轻时如何在艰苦环境中求学、母亲分享创业路上的艰辛,以及孩子倾诉在学业压力下的迷茫。真实的故事与情感的碰撞,让不少同学红了眼眶,开始意识到长辈们也有自己的故事与不易,逐渐有人走进对话室寻求帮助。
陈雨欣在策划 “时光隧道” 沉浸式体验活动时,面临着场景还原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