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暖澜融冰计划” 让校园里的人际关系重归,新的挑战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悄然蔓延。林小羽打开 “晴雨信箱”,一封封信件透着焦虑与困惑:“网上突然爆出我们学校老师的负面消息,可我觉得和平时接触的老师完全不一样”“看到有人在社交平台恶意抹黑同学,我不知道该不该站出来”“网络谣言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转发,我该相信谁”…… 字迹凌乱的纸张上,少年们在网络舆论的惊涛骇浪中迷失方向,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如同迷雾般遮蔽了真相的光芒。
一个阴沉的午后,乌云压得很低,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再次聚在生物园的凉亭里,石桌上堆叠的信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高二的明轩在信里说,他看到有人在校园论坛编造关于自己的谣言,现在同学们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他却不知道怎么澄清。” 林小羽神情凝重,声音里满是担忧,“网络舆论的力量太可怕了,如果任由它失控,不知道会伤害多少人。”
陈雨欣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神透着忧虑:“我在网上看到,有些地方因为不实消息引发群体冲突,网络谣言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李诗涵咬着嘴唇,眉头紧锁:“我们必须教会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不被舆论裹挟。” 王浩猛地一拍桌子:“那就启动‘网潮擎炬计划’,让大家在网络的浪潮中,成为守护真相的火炬手!”
经过十六周的深入调研与反复研讨,“网潮擎炬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邀请网络安全专家、媒体记者开展 “网络迷雾中的真相追寻” 主题讲座,并设立 “网络舆情工作室”,为同学们提供网络信息鉴别指导;陈雨欣负责策划 “信息迷宫大冒险” 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在模拟场景中学习辨别谣言;李诗涵着手组织 “真相侦探训练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升信息查证能力;王浩则发起 “清朗网络倡议行动”,鼓励同学们传播正能量,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认知上的阻力。许多同学觉得 “网络上的事看看就好,没必要较真”,对 “网络舆情工作室” 兴趣缺缺。她没有气馁,联合信息技术老师制作了一部名为《网络的蝴蝶效应》的纪录片。纪录片追踪报道了几起因网络谣言引发严重后果的真实事件:有人因被恶意造谣导致失业、家庭破裂;某地因不实疫情信息引发抢购潮。触目惊心的画面和当事人的哭诉,让不少同学意识到网络舆论的危害性,开始主动走进工作室咨询。
陈雨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