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智潮立桅计划” 让同学们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新象里,新的烦恼又悄然堆积。“我既想学钢琴,又想参加机器人社团,还不能落下学习,根本没时间”“每天在各种兴趣之间奔波,最后什么都没学好”“想尝试的事情太多,却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字迹或工整或潦草的信件中,满是少年们在多元兴趣与有限精力的拉扯下,陷入时间混乱、目标迷茫的焦虑与无奈,这些困扰如同乱麻,缠绕着他们前行的脚步。
早春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生物园的小径上,却驱散不了林小羽等人心中的阴霾。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围坐在凉亭里,石桌上的信件被微风轻轻翻动。“高一的雨桐在信里说,她报名了绘画班、街舞社和英语角,结果作业总是写到凌晨,成绩直线下降,现在对什么都提不起劲了。” 林小羽声音沉重,“兴趣本应是成长的助力,可现在却成了甜蜜的负担。”
陈雨欣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神满是忧虑:“我表妹喜欢摄影、编程、写作,每个都浅尝辄止,最后一项特长都没培养出来。” 李诗涵咬着嘴唇,眉头紧锁:“我们得教会大家合理规划时间,明确目标,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 王浩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那就启动‘时途锚向计划’,帮大家在兴趣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经过十二周的深入调研与反复策划,“时途锚向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邀请时间管理专家、职业规划师开展 “精准导航:时间与目标管理” 主题讲座,并设立 “成长规划室”,为同学们提供一对一的规划指导;陈雨欣负责策划 “时间迷宫” 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李诗涵着手组织 “目标聚焦训练营”,通过科学方法帮助大家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王浩则发起 “高效时光挑战赛”,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观念上的阻力。许多同学觉得 “兴趣就是要随心而为,谈规划太束缚”,对 “成长规划室” 兴趣缺缺。她没有气馁,制作了一部名为《迷失的时光》的纪录片。纪录片跟踪拍摄了几位被多元兴趣困扰的同学:有人因同时参加多个社团活动,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社团考核也不达标;有人在兴趣之间频繁切换,最后一事无成。真实的画面和采访,让不少同学开始反思自己的时间和目标管理方式,逐渐有人走进 “成长规划室” 寻求帮助。
陈雨欣在策划 “时间迷宫” 沉浸式体验活动时,面临着场景设计和体验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