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展览时,面临着创意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她将展厅打造成未来感十足的 “科技迷宫”,入口处是绚丽的 “智能便利世界”,展示 AI 在学习、生活中的高效应用:智能辅导软件精准解题、语音助手轻松规划日程;但随着深入迷宫,场景逐渐变得压抑,“能力退化深渊” 区域用扭曲的投影呈现过度依赖科技导致的后果 —— 失去思考能力的 “机械人”、提笔忘字的 “书写困难者”。在迷宫的核心,设置了 “平衡之境”,通过互动装置,让参观者亲手操作科技工具与自主能力 “天平”,直观感受两者的关系。
李诗涵组织的 “无 AI 挑战周” 活动困难重重。第一天,就有同学因无法使用翻译软件完成英语作业而崩溃;在脱离导航软件外出实践时,不少人迷失方向。她意识到,突然完全脱离 AI 会让同学们难以适应,于是调整方案。将挑战任务分层推进,初期允许使用基础工具,如纸质词典、地图;中期逐步减少辅助,鼓励大家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后期设置高难度任务,如完全靠手工绘制海报、不借助任何智能设备策划活动。同时,她建立了互助小组,让同学们在挑战中互相支持。
王浩的 “人机协作创意赛” 在初期响应寥寥。大家觉得 “科技和自主创作很难结合”。王浩没有放弃,他邀请艺术系与计算机系的学长学姐组成示范团队,展示了用 AI 生成绘画灵感再手工创作、借助编程工具辅助设计独特建筑模型等创意作品。这些精彩的展示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越来越多人报名参赛。他还为参赛者提供了培训课程,讲解如何利用 AI 的优势,同时发挥自身创造力。
“驾驭智能,掌控自我” 主题讲座上,礼堂座无虚席。人工智能专家用生动的案例讲解:“AI 是强大的工具,但它没有情感、缺乏创造力,这些正是人类不可替代的优势。” 教育学者则从学习本质出发:“过度依赖科技,就像永远依赖拐杖走路,终将失去奔跑的能力。” 一位专家的话引发全场深思:“在智能时代,我们要做科技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科技与我” 主题展览开放后,成为校园热议的焦点。走进 “智能便利世界” 时,同学们惊叹于科技的便捷;但踏入 “能力退化深渊”,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不少人陷入沉默。在 “平衡之境”,大家认真调试 “天平”,若有所思地写下感悟:“原来科技是双刃剑,用好了是助力,依赖过度就是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