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作为研学点。在安全方面,她提前与交通、医疗部门沟通,为每位同学购买保险,还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为了增强研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她设计了 “文化探秘任务卡”,让同学们在实地考察中完成寻找传统建筑构件、学习方言谚语、体验非遗技艺等任务。
李诗涵组织的 “文化故事创编大赛” 困难重重。第一次动员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 “本土文化故事太老套,不知道怎么创新”。她意识到,需要为大家提供创作灵感和方向。于是邀请作家开展 “从传统到创新” 的写作培训课,讲解如何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现代元素结合;还整理了大量优秀范例,如将敦煌壁画故事改编成动漫剧本、把地方戏曲元素融入小说创作。此外,她设立了 “创作互助小组”,让同学们互相分享思路、打磨作品。
王浩的 “校园文化节” 在筹备阶段面临场地布置和活动组织的挑战。他想要打造一个涵盖民俗、艺术、美食等多元元素的文化盛宴,却苦于缺乏经验。他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传统节庆的布置方法,参考地方志上的记载还原古早市集的场景;邀请民间艺人、社团成员参与表演,编排了舞龙舞狮、戏曲联唱、民乐合奏等节目。为了吸引更多同学参与,他设计了 “文化护照”,同学们每体验一个文化项目,就能在护照上盖章,集满一定数量的印章可兑换特色文创礼品。
“寻根溯源” 主题讲座上,礼堂座无虚席。文化人类学家用生动的案例讲述本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都埋藏着千年的文明密码。” 本土艺术家则现场展示用传统技法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将水墨丹青与数字绘画结合,用剪纸艺术呈现科幻故事。一位艺术家的话引发全场共鸣:“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在于用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
“本土文化探秘” 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进古老的青砖黛瓦间,触摸斑驳的城墙,聆听守塔老人讲述的传说;在非遗工坊里,跟着匠人学习制作油纸伞、雕刻木雕;在古村落,参与传统节庆仪式,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原来我们身边就藏着这么多宝藏!” 一位同学在研学日记中写道,“那些老房子、老手艺,都在诉说着我们的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化故事创编大赛” 收到了大量精彩作品。有用漫画形式重新演绎《白蛇传》,赋予角色现代价值观;将地方传说改编成悬疑剧本,融入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