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的作品、以历史故事为蓝本开发的手机游戏。同时,她邀请了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确保比赛既能挖掘出优秀创意,又能保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李诗涵组织的 “传统技艺体验营” 困难重重。第一次体验剪纸时,许多同学连简单的图案都剪不好,没几分钟就失去了耐心;在学习制作陶器时,有人觉得泥土弄脏了手,不愿意继续尝试。她意识到,单纯的动手操作无法吸引大家,于是在体验前增加了文化讲解环节,讲述每种技艺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还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用精湛的技艺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王浩的 “文化记忆” 校园行活动在初期布置上遇到了阻碍。他想在校园里还原古代集市、书院等场景,但缺乏道具和场地规划经验。他没有退缩,发动全校师生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将其改造成古色古香的道具;还与美术老师合作,设计场景布局。为了增强互动性,他在每个场景设置了趣味任务,比如在 “古代书院” 场景中,参与者需要对出上联才能获得小礼品。
“千年回响” 主题讲座上,礼堂座无虚席。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糖画、面塑等传统技艺,行云流水的动作让同学们惊叹不已;文化学者则从历史、哲学等角度,深入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基因。” 一位学者的话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古韵新创” 创意大赛收到了大量精彩作品。有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古诗配图的 APP,让文字与画面交相辉映;有将京剧唱腔与电子音乐融合的原创歌曲,在校园里广为传唱;还有同学设计出融合传统榫卯结构的现代家具,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这些作品在校园展览中吸引了众多目光,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传统技艺体验营” 结束时,同学们的变化令人惊喜。原本对剪纸毫无兴趣的同学,能够剪出精美的生肖图案;曾经嫌弃泥土的人,制作出了造型独特的陶器。在成果展示会上,一位同学感慨道:“原来传统文化这么有趣,我以后要向身边的人多多宣传。”
“文化记忆” 校园行活动让整个校园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古代集市” 里,同学们穿着汉服,用 “虚拟货币” 购买传统美食和手工艺品;“书院” 中,大家吟诗作对,感受古人的风雅。校园里处处可见同学们讨论传统文化的身影,曾经冷清的传统文化社团,也迎来了大批新成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