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音效;另一条是 “良性竞争之路”,沿途展示着互相鼓励、携手进步的画面,地面平坦,有温暖的光线和轻快的音乐。在两条赛道的终点,分别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是孤独与失败,后者是共同的荣耀与成长。为了增强真实感,她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校园竞争案例,制作成互动问答装置,让参观者在体验中思考。
李诗涵组织的 “协作式竞争训练营” 困难重重。第一次团队竞技 “智慧拼图赛” 中,有小组为了抢先完成,故意打乱其他组的拼图;在 “创意挑战” 项目里,成员间互相指责,无法形成有效协作。她意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大家的竞争思维。于是引入 “共同目标” 理念,让每个团队在竞争前先明确共同要达成的成果;还开展 “优势互补” 训练,帮助同学们发现队友的长处,学会分工合作。
王浩的 “成长伙伴” 结对活动在初期响应寥寥。大家担心和对手成为伙伴会泄露自己的 “秘密武器”。王浩没有气馁,他先邀请了几位成绩优异的同学分享经验。其中一位学霸坦言:“我和同桌互相分享学习方法,不仅没有影响成绩,反而共同进步,现在我们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这些真实的故事打动了同学们,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寻找自己的 “成长伙伴”。
“在竞争中成长” 主题分享会上,礼堂座无虚席。教育心理学家用科学数据揭示:“过度恶性竞争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而良性竞争能提升 30% 的学习效率。” 优秀运动员分享了自己在赛场上与对手互相尊重、互相激励的经历,一位短跑运动员说:“我的对手就像镜子,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像路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这些分享让同学们对竞争有了全新的认识。
“镜像赛道” 主题展览开放后,成为校园热议的焦点。走进 “恶性竞争之路” 的同学,被压抑的氛围和残酷的场景震撼,有人甚至红了眼眶;而在 “良性竞争之路”,大家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在展厅的留言墙上,渐渐写满感悟:“原来竞争也可以这么美好”“我要做照亮别人的光,而不是挡住别人的墙”。
“协作式竞争训练营” 结束时,同学们的变化令人惊喜。在最后的 “团队创新大赛” 中,各个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面对其他组的优秀创意,大家不再嫉妒,而是真诚地鼓掌。一位曾经孤僻的同学感慨:“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觉真好,我不再害怕竞争了。”
“成长伙伴” 结对活动在校园里掀起热潮。同学们互相分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