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心桥联亲计划” 让亲子间的坚冰渐渐消融,林小羽却在 “晴雨信箱” 中发现了新的阴霾。“我每次考试都想超过同桌,可越努力越焦虑”“为了在社团竞选脱颖而出,我故意隐瞒了对手的重要信息”“看到朋友比我优秀,心里又嫉妒又难过”…… 皱巴巴的信纸上,字里行间满是少年们在同伴竞争中挣扎的痛苦与迷茫,这些情绪如同荆棘,不仅刺痛自己,也可能伤害他人。
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聒噪,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再次聚在生物园的凉亭里。石桌上堆满的信件在热浪中微微翻动,仿佛也在诉说着不安。“高一的若曦在信里说,她为了在绘画比赛中夺冠,连续一周熬夜练习,结果在比赛当天因过度疲惫发挥失常,现在一拿起画笔就手抖。” 林小羽声音沉重,“竞争本应是进步的动力,怎么变成了伤人伤己的利刃?”
陈雨欣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神满是担忧:“我表弟为了在班级排名中靠前,拒绝给同学讲题,现在被大家孤立了。” 李诗涵咬着嘴唇,眉头紧锁:“大家好像在竞争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良性竞争的意义。” 王浩烦躁地踢开脚边的石子:“我们得让大家明白,真正的竞争,是互相成就,不是互相伤害!”
经过七周的深入调研与反复研讨,“竞途同辉计划” 正式启动。林小羽决定邀请教育心理学家、优秀运动员开展 “在竞争中成长” 主题分享会,并设立 “心灵加油站”,为同学们提供心理疏导与竞争策略指导;陈雨欣负责设计 “镜像赛道” 主题展览,用沉浸式体验展现不同竞争心态的结果;李诗涵着手组织 “协作式竞争训练营”,通过团队竞技项目培养良性竞争意识;王浩则发起 “成长伙伴” 结对活动,鼓励同学们在竞争中互相支持。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观念上的阻力。许多同学认为 “竞争就是你死我活,讲合作就是软弱”,对 “心灵加油站” 不以为意。她没有放弃,制作了一段校园纪录片,记录了不同班级在集体活动中的竞争场景:有的班级为了获胜恶意中伤对手,最终两败俱伤;有的班级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纪录片在校园播放后,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竞争观。
陈雨欣在设计 “镜像赛道” 主题展览时,面临着创意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她将展厅打造为两条并行的 “赛道”,一条是 “恶性竞争之路”,参观者走进后,四周投影着充满猜忌、诋毁的竞争场景,地面会随着场景变化变得崎岖难行,还伴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