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神有了一丝动摇。就在这时,广播里突然传来一阵模糊的歌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朵朵惊喜地指着屏幕:“是卓玛!她用卫星电话连进来了!”
藏语的护嗓歌在校园上空回荡,歌声里夹杂着风雪呼啸声,却清澈得如同雪山融水。小羽看见教导主任的手指在裤缝处轻轻敲击,那是他年轻时在文工团养成的习惯。歌声渐歇,卓玛的声音传来:“在我们草原,每个声音都是神的礼物。”
小羽接过话筒,声音已经平静:“就像卓玛说的,无论是变声期沙哑的嗓音,还是发育中隆起的胸脯,都是成长送给我们的独特礼物。” 她翻开笔记本,念出一段摘抄,“苏晴老师曾在日记里写过:‘当我们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
广播室的气氛悄然变化。教导主任放下手机,弯腰查看设备:“这个频段干扰严重,用备用线路试试。” 陈雨欣朝小羽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张浩然则默默把山核桃木雕挂在了广播设备上,像是一个守护的符咒。
节目继续推进,渔村的阿海分享了用海螺练习发声的方法,他的声音带着咸涩的海风味道;小兰展示了新设计的会发声的护胸衣,轻轻按压就能播放苗族古歌。当小羽读到李明的来信时,整个校园都安静了下来:“原来我的声音,也可以像雪山的风、海边的浪,有自己的形状。”
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苏晴老师正接待一位特殊的访客 —— 李明的父亲。这位开货车的汉子局促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家长性别教育手册》:“老师,我儿子回家说…… 说以前我总让他‘像个男子汉’,别在意声音变化,是不是错了?”
苏晴老师递过一杯热茶,杯壁上的热气氤氲:“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被温柔对待。” 她翻开一本相册,里面是小羽他们在社区做讲座的照片,“您看,这些孩子正在教会我们,尊重与理解,才是最好的成长礼物。”
夜幕降临时,“青春之声” 在合唱的《根系之歌》中结束。小羽走出广播室,发现门口站着一排同学,李明也在其中。他的校服依旧裹得严实,但眼神不再躲闪:“小羽学姐,我…… 我想加入‘青春小卫士’。”
月光下,生物园的山核桃树与向日葵在风中低语。小羽摸着胸前的向日葵发卡,想起妈妈今天贴在冰箱上的便签:“听了你的广播,爸爸开车时都在哼那首护嗓歌呢!” 远处,张浩然正和卓玛视频通话,教她调试新的直播设备,屏幕的微光映得两人的笑容格外温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