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好学生之间亦有差距。
\n
学的是同样的公式同样的方法,有人就能三两行滤清所有的逻辑,不到五分钟就能收拾掉一道压轴题。
\n
而有的人硬要做他也做得出来,但推导的篇幅繁复杂,原理相同的过程要折腾十多二十分钟,费劲不说算的还不一定对。
\n
阿尔本能理解束龙的思路,通过高下压的特性来平衡赛车在弯中的胎耗。
\n
关键就在於“平衡”二字。
\n
高下压就意味著赛车轮胎的侧向滑移会减小,对於当前的阿尔本来说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前轮总是过热高负载,后轮反而怎么都暖不起来。
\n
阿尔本不想自己在单圈速度上被队友拉开甚至是一秒的差距,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胎耗又大,而且跑著跑著赛车就开始入弯推出弯甩了。
\n
高下压的调教在直道上会有劣势是必然的情况,想要在圈速上找补回来车手就只能强迫自己在弯中更激进,但此时轮胎的极限在车手的感知能用当中其实是更模糊了的。
\n
打个比方。
\n
就像用一块橡皮在桌子上擦,阿尔本自己的调教思路就是以一个相对合適的力道去轻轻摩擦,虽然上限比较低,但整体滑移的程度和胎损他至少心里是有数的。
\n
束龙的方案就是把橡皮按在桌子上大力草,这时候高下压的高抓带给车手的弯中自信可太强了,而且轻易不出现滑动胎损自然也小。
\n
但为了追求圈速突破性能边界的瞬间,抓地力表现的断崖式下跌也会让赛车的动態完全无法预测,胎损也是不出现则已,一出现就直接在轮胎上一大块下来。
\n
一轮测试的第三天上午,赛道上出现了降水。
\n
高下压特性的湿地优势让阿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