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宫煽动舆论,指使宫女散布 “富察家意图把持朝政” 的谣言。慈宁宫也适时传来太后的懿旨:“皇嗣之事,当以贤能为上,不可偏听偏信。” 这短短一句话,看似公允,实则在敲打皇帝与富察仪欣。
富察仪欣却反其道而行之。她带着永瑾与和悦公主前往慈宁宫请安,永瑾捧着自己绘制的《天下水利图》,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皇祖母,孙儿听闻西北水患,便想着如何根治。这图上标注了所有河道走向,还有堤坝加固的方案……” 太后盯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 她没想到病弱的永瑾竟有如此见识。
与此同时,富察家在民间的动作也愈发频繁。江南各地开始流传 “三阿哥心系百姓” 的故事,说书人将永瑾提出的漕运改革、赋税方案编成段子,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更有甚者,百姓自发在城隍庙为永瑾祈福,祈愿 “贤德皇子早日入主东宫”。
德妃见舆论风向转变,决定孤注一掷。她联合几位亲王,以 “宗室议事” 为由,要求皇帝尽快确定储君人选。议事那日,富察仪欣让永瑾抱病出席。当五阿哥慷慨陈词自己的治国方略时,永瑾却只是安静地听着,待众人说完,才缓缓开口:“皇兄所言虽好,却忽略了一点 —— 百姓能否安居乐业,不在于方案多么宏伟,而在于执行是否得当。”
他从袖中取出一叠奏折,皆是各地官员对五阿哥河工方案的反馈:“山东巡抚说,河道疏浚需要征调十万民夫,百姓恐不堪重负;河南布政使奏报,预估的石料价格与实际相差甚远……” 永瑾的声音虽虚弱,却字字清晰,“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番话让在场亲王们面面相觑,就连皇帝也露出赞许之色。德妃见势不妙,急忙道:“三阿哥久病体弱,恐难承担监国重任!” 富察仪欣却在此时起身,声音坚定:“臣妾愿辅佐三阿哥,若有失责,甘愿受罚!” 她身后,周明远带领一众大臣齐齐下跪:“臣等愿拥护三阿哥!”
局势瞬间逆转。皇帝望着殿内剑拔弩张的两派,心中已有决断。他扶起永瑾,温声道:“明日起,你便随朕旁听军机,好好学习。” 这句话虽未明言立储,却已昭然若揭。德妃脸色惨白,瘫坐在椅子上,而富察仪欣望着儿子的背影,心中却丝毫不敢放松 —— 她知道,太后还未真正出手,这场朝堂博弈,远未到收尾的时候。
当夜,富察仪欣收到父亲的飞鸽传书,信中提到边疆传来急报:有小股敌军骚扰边境。她望着烛火,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