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减值有争议,可能影响预案公布时间。”林深立刻调出该公司的存货明细,发现争议的3.2亿存货中,有1.8亿是可回收的原材料——这可能是重组方压低估值的手段。
他连夜安排团队重新评估存货价值,通过行业协会获取废旧芯片的回收价格,计算出实际可变现价值为1.2亿,比公司计提的减值少8000万。“这意味着重组方可以更低的价格注入资产。”林深在晨会上分析,“我们要做的是判断这个‘财务技巧’是否在监管容忍范围内。”
通过研究过往案例,林深发现:当存货减值幅度与行业平均水平偏差在30%以内时,监管问询概率较低。“蓝海科技”的偏差是25%,属于“灰色地带”。他决定按兵不动,这和生物疫苗战役中“容忍合理范围内的技术瑕疵”的决策逻辑一致,都是在风险与收益间寻找平衡点。
五、风险对冲:构建退市保险的三重屏障
1. 法律风险对冲:建立退市索赔数据库
林深让法务团队整理近三年退市公司的索赔案例,发现:
- 信披违规退市的索赔成功率达78%;
- 财务造假退市的平均索赔金额为投资损失的45%;
- 重大违法退市的索赔周期长达2-3年。
“我们要确保持有的ST股不存在‘硬伤’,”他在风控会议上强调,“对于可能涉及重大违法的标的,一票否决。”这和减速器战役中“规避专利诉讼风险”的逻辑一样,都是用法律工具构建安全边际。
2. 流动性风险对冲:绘制成交量热力图
在ST板块的分时图上,林深设置了“流动性警示线”:
- 当连续5个交易日换手率<0.5%,视为“流动性枯竭”;
- 当买卖盘价差超过5%,视为“交易不活跃”;
- 当龙虎榜出现单一营业部连续三日净卖出超1000万,视为“主力出逃”。
“星辰电子”在重组预案公布前,换手率从0.3%飙升至2.8%,买卖盘价差收窄至1.2%——这和生物疫苗板块启动前的“量价齐升”信号一致,都是流动性改善的标志。
3. 政策风险对冲:建立监管日历预警
林深让团队跟踪三个关键时间点:
- 年报披露前30天:ST公司保壳动作频发期;
- 退市风险警示公告日:区分“可能退市”与“例行公告”;
- 重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