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我是在量自己与市场的距离。”他对助理小周说道。
“正确运用波浪理论的关键,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林深在给女儿的信里夹着一张旧船票,那是他破产前最后一次全家旅行的遗物,“就像船长无法控制风暴,但能提前调整航线。”信的末尾,他画了一幅简易浪型图,每个浪头都戴着不同的表情:贪婪、恐惧、犹豫、坚定——这些都是他在破产期照过的“镜子”。
大暑前夜,某新能源股的波浪形态出现罕见变异:本应是调整浪的第四浪,竟演化成倾斜三角形,与第一浪形成复杂的交替结构。林深没有急于平仓,而是调出该公司的供应链数据——原来某上游原料的突发涨价,改变了多空能量的正常传递。“浪型变异的本质,是基本面的突变在K线图上的投影。”他想起自己的破产重整计划,也曾因政策调整而多次修改,“唯一不变的,是永远为变化留有余地。”
女儿的游泳教练发来视频,小姑娘正在练习“浪里转身”。林深看着她在水中划出的弧线,突然想起波浪理论中的“交替原则”——深幅调整浪之后,往往出现横向整理浪。他给女儿发去消息:“游泳时的转身技巧,就像股市里的浪型切换——看似在后退,实则在积蓄新的动能。”小姑娘回复了一个乘风破浪的表情包,让他想起自己在量化实验室熬过的无数个转身时刻。
霜降那天,林深启动了“浪型对冲套利”。他在美股5浪高点做空的同时,买入A股处于调整浪末期的消费龙头股。当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市场震荡时,美股的空单收益恰好对冲了A股的短期回撤——这种跨市场的浪型共振,让他想起破产期用兼职收入偿还网贷的日子:“每一笔微小的对冲,都是在为重生积累能量。”
年终策略会上,林深展示了一组特殊的对比图:左边是他破产前的交易记录,满是追涨杀跌的冲动性操作;右边是如今的波浪策略交易,每一笔都严格遵循浪型结构。“波浪理论教会我的不是预测,是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浪型,就像等待春天的种子发芽。”台下有投资者提问:“如何判断浪型的真假?”他举起女儿送的万花筒:“当你看到多个周期的浪型相互验证时,就像透过万花筒看到重复的图案,那便是真相的一角。”
除夕守岁,林深和女儿用乐高积木复刻了纳斯达克的百年浪型。当拼到2024年的调整浪时,小姑娘突然说:“这个浪型好像爸爸的眉毛呀!”林深笑了,摸出一枚刻着“浪起浪落”的纪念币——币面上的波浪纹路,是用他第一次在波浪理论中盈利的K线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