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室的空调发出轻微嗡鸣,林深盯着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周线图,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规律的节奏。屏幕右下角的时钟显示凌晨2:17,与七年前他在出租屋研究财报的时间分毫不差。那些用红笔标注的浪型节点里,2020年3月的黑色星期五尤其醒目——当时的恐慌性五浪下跌,曾让他的破产申请材料沾染上焦虑的汗渍。
“波浪理论不是算命先生,是航海图。”林深对新入职的量化分析师们说道,激光笔在投影上画出清晰的五浪结构,“2008年金融危机的浪型与2020年疫情暴跌形成镜像,都是推动浪中的延长浪,但量能结构截然不同——前者是杠杆断裂的‘血浪’,后者是流动性枯竭的‘冰浪’。”他调出当年的破产申请书复印件,纸张边缘的褶皱与浪型曲线形成微妙呼应。
实盘验证从识别“失败五浪”开始。某半导体股的1小时图上,第五浪未能突破第三浪高点便掉头向下,形成典型的“衰竭浪”。林深在策略日志里写下:“当第五浪的成交量不及第三浪的61.8%,就像马拉松选手最后一公里步频骤降,看似在跑,实则在退。”他想起破产重整期送外卖时的经历——那些以为能按时送达的订单,最终都败给了体力的衰竭浪。
女儿的物理竞赛课题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林深带她参观了期货交易所的交割仓库。看着堆积如山的铜锭,他指着K线图上的波浪形态:“每一轮上涨浪都是多空能量的此消彼长,就像这些铜锭从矿山到仓库的运输过程——主力资金是货车,散户情绪是燃料,缺了哪一样都到不了终点。”小姑娘突然指着交割单上的流水号:“这个数字和爸爸破产案编号好像!”林深愣了一下,笑道:“因为都是人生路上的‘交割单’啊。”
债权人老吴的家具厂转型成功,特意送来一套用废料制作的波浪形书架。林深将其摆在交易室,每一层隔板对应着波浪理论的不同浪型。当他把破产证书复印件放进“调整浪”隔板时,突然发现证书编号的数字之和,恰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3项——这个巧合让他想起女儿曾说过的:“所有的数字都会相遇,在爸爸的公式里。”
芒种那天,林深的“跨周期波浪策略”迎来关键验证。他在A股创业板指的周线图上识别出清晰的ABC调整浪,C浪终点与月线级别的斐波那契回撤位(61.8%)完美重合。实盘建仓的那一刻,他特意调出女儿幼儿园时画的《我的爸爸》——画里的他站在波浪上,手里拿着一把量尺。“当年她觉得我在‘量海浪’,现在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