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见状,心中纷纷猜测,这康王也许真是被冤枉的。
赵佶见赵构无事,放下了心,劝慰道“老九不必伤心,朕如此决定,也是为了堵百姓之口,还你一个公道,你且在府中休养数日,朕必给你个公道!”
赵构听闻赵佶此言,心中虽满是愤懑与不甘,但也只能强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再次伏地叩首道:“父皇圣明,儿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只是这无端的猜忌,实在让儿臣痛心疾首。儿臣愿听从太上皇安排,在府中静候,只求早日能还臣弟清白。”
众大臣看着赵构这般情真意切的模样,心中的疑虑更甚,不少人开始私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原本坚信赵构有罪的部分大臣,此刻也不禁动摇了几分,暗自思忖难道真的错怪了康王。
赵佶看着朝堂上众人的反应,微微点头,心中也在权衡此事的利弊。他深知,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贸然处置赵构,确实可能引发诸多不良后果,不仅会让朝中局势更加动荡,还可能寒了其他臣子的心。
待众人稍稍安静后,赵佶扫视一圈,缓缓说道:“诸位爱卿,皇上驾崩,死因蹊跷,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我大宋皇室尊严与朝廷安稳。朕定会派公正之人,详查此事,给大家一个交代。在此期间,还望诸位各司其职,莫要因一时纷争,误了国家大事。”
大臣们纷纷躬身领命:“谨遵太上皇旨意。”
随后,赵佶又对大皇子赵煦、三皇子赵训等皇子说道:“你们皆是先皇子嗣,如今国难当头,更应团结一心,辅助朕稳定朝局。切不可因皇位之事,再生事端。”
大皇子赵煦率先应道:“儿臣谨遵祖父教诲,愿为祖父分忧,为大宋尽忠。”
三皇子赵训及其他皇子也纷纷表态,定当以大局为重。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和皇子们陆续退下。赵构在侍从的搀扶下,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府邸。一进府门,他便屏退众人,与秦桧在书房密谈起来。
“秦爱卿,如今局势愈发艰难,你可有良策?”赵构满脸忧虑,急切地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桧微微皱眉,凑近赵构,压低声音说道:“王爷,依微臣之见,如今局势危急,咱们已没有太多时间周旋。既然他们无端猜忌王爷,王爷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发动兵变!趁着各方还未完全准备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掌控朝堂。只要王爷能登上皇位,届时还有谁能质疑王爷?那些所谓的罪名,也都将不攻自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