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让人将收集到的发光微生物装入陶罐,悬挂在船侧,罐中的光芒随水流变化明暗,果然避开了几处隐藏的浅滩,船身行驶得愈发平稳。
深夜的河口传来 “咚” 的闷响,并非触礁,而是一块巨大的浮木撞上了船身。浮木上长满绿色的苔藓,树干上还留着人工砍伐的痕迹,显然是从上游的森林冲下来的。船员们将浮木拖上船,发现木材坚硬如铁,是造船的好材料,便用麻绳将其固定在船尾,打算带回泉州。
黎明时分,东南风渐渐平息,河口的水流恢复正常。朝阳升起时,金色的阳光洒在浑浊的水面上,将泥沙染成耀眼的金色,红树林的叶片上滚动着水珠,反射出七彩的光芒,宛如无数颗宝石镶嵌在绿色的树冠上。退潮后的泥滩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足迹,有鳄鱼的爪痕,有水鸟的爪印,还有人类的脚印,新旧交错,如同大自然的日记,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日与夜。
船员们趁着退潮清理船底,用竹刮子将附着的泥沙刮下,堆积在甲板上竟有半尺厚,其中混杂着贝壳、陶片和细小的鱼骨,如同一个微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哈桑让人将桐油与炭灰混合,涂抹在船底,这种混合物能在泥沙中形成光滑的保护层,减少航行阻力,效果比单纯的桐油更好。
宝儿让人将河口的发现一一记录在航海图上:用黄色标注泥沙淤积区,蓝色画出安全水道,红色标记红树林的分布范围,旁边详细注明潮汐涨落时的水位变化、淡水与咸水的分层规律、白鹭与螃蟹的活动轨迹,以及陶片发现的具体位置。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记录,与灰岩岛的潮洞标记、火山区的热泉分布相互呼应,让航海图上的 “自然密码” 愈发完整。
船队离开河口时,回望那片被金色阳光笼罩的三角洲,红树林如同绿色的城墙守护着这片土地,浑浊的河水与清澈的海水在远方交汇,形成一条模糊的线,仿佛大地与海洋在此握手言和。船员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却难掩收获的喜悦 —— 他们不仅穿越了这片泥沙遍布的险地,更读懂了河流与海洋的对话,那些流动的泥沙、分层的水域、发光的微生物,不过是大自然用时间书写的诗篇,是陆地与海洋共同编织的画卷。
船帆再次鼓满风,带着新的发现与满船的泥沙气息,朝着下一片未知的海域驶去。甲板上,用红树林气根与麻绳编织的新缆绳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比之前的绳索更坚韧耐用;航海图上新添的标记如同金色的丝线,将河口、灰岩岛、火山区串联成一幅完整的航海画卷。宝儿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心中明白,每一处水域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