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成粥;让孩子们去摘棕榈芯,晒干了当干粮;再把榨油坊的废油收集起来,熬肥皂换盐。"
广场上,妇女们把压箱底的蓝印花布铺在地上,缝成帐篷;男人们用竹片搭起窝棚,里面铺着稻草;孩子们举着火把跑,把收集来的松明子堆成小山。陈耀站在人群中央,看着老阿公把最后半袋米倒进大锅:"娃们,这米熬粥,每人两碗——不够的话,我这把老骨头省着点。"
转机出现在十月的暴雨夜。龙国外交部的发言人突然在记者会上说:"缅北自治政府是缅甸合法的地方政权,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制裁。"镜头扫过台下,洪兴的代表举着"感谢祖国"的牌子,眼眶通红。同一天,泰国军方的发言人改口:"边境管制是临时措施,已协调开放人道主义通道。"
更让陈耀惊喜的是,新加坡的李老板带着律师团来了。他拍着陈耀的肩:"陈先生,我刚和东盟秘书处签了协议——他们承认洪兴的经济特区地位,榴莲订单翻三倍!"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文件,"还有,香港的货轮公司答应今夜走湄公河,运五十台拖拉机过来。"
十二月的缅北,电力恢复了。洪兴城的路灯重新亮起,照得街道像撒了层金粉。医院的走廊里,护士小杨举着新到的心电图仪,笑得像朵花:"陈先生,龙国的专家明天到,说要教咱们建乡村诊所!"
阿凯举着平板冲进办公室:"陈叔,龙国的农机专家到了!他们带来了耐涝稻种,说是能在雨季种两季!"他又指了指窗外,"还有,黑风寨的刀疤刘带着人修好了河堤,桥墩都立起来了!"
陈耀站在市政厅顶楼,望着山脚下的万家灯火。风里飘来新米的甜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像极了三年前陈然在新加坡果园里说的那句话:
"真正的政权,不是靠枪杆子撑起来的,是靠老百姓的饭碗撑起来的;
不是靠外国的承认,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
洪兴的路,越围越宽。"
阿积拿着最新的统计数据跑上来,脸上挂着笑:"耀哥,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了两倍龙国答应明年建铁路,从昆明直通洪兴城;东盟的投资代表团说明天来考察,要建橡胶加工厂和榴莲冷链中心!"
陈耀摸出胸口的翡翠平安扣,对着阳光。此刻,阳光穿过扣子上的纹路,在墙上投下一片绿影——那是他用钢笔在纸上画的稻穗,也是洪兴人心中永远的春天。
"告诉村民们,"他对阿积说,"今晚加菜,杀两头黑猪。"他顿了顿,"再让孩子们排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