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突然扔掉枪:"我降!但得让我见陈耀。"
佤邦的"毒蝎"商队在缅泰边境的交易点更隐蔽。他们把毒品藏在装满榴莲的卡车上,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关。可洪兴的农业专家早就在榴莲园里埋下了"秘密武器"——每棵榴莲树下都埋着感应器,只要有超过两吨的重量压过,就会触发警报。当商队的卡车碾过第一排榴莲树时,洪兴的直升机群已从泰国方向飞来,机腹下的探照灯精准锁定了藏毒的位置。
"把榴莲卸下来!"洪兴的士兵用液压剪剪开篷布,露出底下成箱的海洛因。商队头目掏出枪,却被阿凯用榴莲壳做的燃烧弹砸中手腕:"尝尝这个?比你的毒品疼多了。"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村民,"这些榴莲是金穗村的,你卖一克毒,他们就少吃一口甜。"
正午时分,三个据点同时传来捷报。陈耀站在临时搭建的"缅北联合指挥部"顶楼,望着山脚下排成长龙的投降队伍。士兵们正把收缴的枪支熔铸成犁耙,毒贩们的手机、金表被集中起来,准备拍卖后给村民建学校。阿依抱着小棠跑过来,小姑娘举着个刚摘的榴莲:"陈爷爷,这个比昨天那个还甜!"
"甜就对了。"陈耀摸了摸她的头,"等新政府成立了,要让每个村子都有榴莲园,每个娃娃都能上学,每个老人都能看病。"他接过阿积递来的平板,上面是实时统计:"已解放村庄127个,收缴毒品12吨,拆除制毒工厂23座,登记待分土地8万公顷。"
三天后,缅北独立政府成立大会在金穗村举行。广场上挤满了村民,有的穿着民族服饰,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抱着孩子。陈耀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身后是洪兴合成团的士兵——他们没穿军装,而是套着印着"洪兴建设队"的红马甲。
"缅北的父老乡亲们!"陈耀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山谷,"今天,我们不是成立一个新的军阀政权,而是要建一个'人人有田种、有书读、有病医'的家。"他从怀里掏出本《缅北土地改革法》,"所有土地收归集体,按人口分配;毒贩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军阀的土地分给种地的穷人;每家每户都有宅基地,房前屋后能种榴莲、橡胶、蔬菜。"
台下爆发出欢呼声。克钦族的老猎人举着猎枪喊:"陈先生,我家有五个娃,能分五亩地吗?"佤邦的老木匠捋着胡子笑:"我要在分到的地里种橡胶,以后给洪兴造拖拉机!"果敢的年轻媳妇抱着孩子问:"学校啥时候建?我想让娃学普通话,去新加坡看陈先生的果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