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雅加达终于褪去了持续半月的暴雨。陈然站在独立宫旁的玻璃幕墙前,望着楼下穿传统蜡染裙的公务员抱着文件匆匆走过,手机在掌心震了第三遍——是阿米娜的秘书发来的定位:"下午三点,Jl. Merdeka Barat 17,茶室见。"
他低头整理袖扣,镜面倒映出衬衫第二颗纽扣的细微凸起——那是微型录音笔。三天前,祥叔在茶室安装了防窃听装置,阿晋黑进了市政电源系统,确保谈话不被截断。这些手段他向来不屑,但面对阿米娜这样的"政客新星",防人之心不可无。
茶室木门被推开时,穿藕荷色套装的女人正低头擦拭银匙。她的指甲涂着裸色甲油,腕间戴着串檀木佛珠,和议会发言时的锋利判若两人。"陈总比我准时。"她抬头笑,眼尾的泪痣跟着动了动,"听说您上周刚让洪兴印尼分公司的本地员工占比从37%提到了52%。"
陈然在她对面坐下,点了壶曼特宁:"阿米娜议员上次说,大企业该像榕树。"他推过一份文件,"这是我们新签的协议:未来三年,洪兴在印尼的建材采购本地化率不低于70%,新增就业岗位中60%留给爪哇岛以外的岛屿。"
阿米娜翻开文件,目光停在"利润再投资比例"那栏:"您这是......把刀递到我手里?"她指尖敲了敲"反垄断审查豁免条款","议会那帮老头最爱看企业'主动让利'的新闻。"
"我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环境。"陈然端起茶盏,热气模糊了眉眼,"洪兴刚进印尼时,连水泥标号都要按欧洲标准重新检测。现在我们建了三个本地实验室,培养了两百个本土工程师——这些数据,够不够换张'绿色通行证'?"
窗外传来汽车鸣笛,阿米娜的手机亮了。她扫了眼屏幕,突然笑了:"陈总果然懂政治。"她合上文件,"审查小组明天撤出洪兴仓库,海关的'货物分类'问题按'历史遗留误差'结案。作为交换......"她从手包里取出张照片推过去,"这是老苏丹儿子在新加坡的债务清偿凭证,您留个底。"
照片上,"清偿完毕"的红章盖得方方正正。陈然垂眸看了眼,将照片收进西装内袋——老苏丹的电话昨天打到他办公室,说哈希姆家族会在即将召开的东盟企业家峰会上公开力挺洪兴。
茶叙结束时已近黄昏。陈然站在玻璃幕墙前,看着阿米娜的车尾灯消失在街角,手机弹出新消息:"洪兴印尼分公司税务评级上调至A级,海关总署发来感谢信。"
他捏了捏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