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姜维看着丞相深陷的眼窝和毫无血色的嘴唇,喉头哽咽,只能强忍悲痛,拿起那枚尚有余温的钢件,仔细检查:“回相父,硬度……硬度似有提升,但还需装机实测。”
十日后,第一批“钢骨铜胎”的改良连弩部件终于组装完成。三架崭新的连弩静静躺在工坊中央的试射台上。弩身主体是略显粗糙的青铜色,但在钩心、牙口、悬刀轴心等关键部位,镶嵌的百炼精钢闪烁着冷硬的寒光,如同镶嵌在古旧铠甲上的宝石。
诸葛亮亲自来到试射场。寒风凛冽,吹动他宽大的袍袖。他拿起一架弩,入手沉重,比纯铜弩重了三分,但结构异常稳固。他熟练地拉开弩弦,扣上悬刀,将一支特制的加长重箭放入箭槽。
“开始吧。”他的声音平静无波。
负责试射的军士屏息凝神,瞄准百步外的包铁木靶。扣动悬刀!
“嘣——!”
一声沉闷而强劲的弦响!弩臂猛地一颤,箭矢化作一道模糊的黑影,撕裂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
“咚!”沉重的撞击声传来!箭矢深深没入包铁木靶,箭尾剧烈颤动!比旧弩的穿透力明显强出一截!
“成了!”工坊内外,工匠和围观的军士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欢呼!李锤老泪纵横,姜维紧握双拳,激动得浑身发抖。
诸葛亮脸上却无太多喜色。他快步走到靶前,仔细查看箭矢的入木深度和角度,又拿起弩机,反复检查悬刀、钩心等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弩机匣内壁,青铜与精钢镶嵌处,已能看到细微的摩擦痕迹。
“射速测试。”他下令。
军士再次上弦、装箭、瞄准、击发!动作力求最快。
“嘣!……嘣!……嘣!”
连续三箭,间隔明显比刘基军装备的制式连弩要长。当第四箭上弦时,军士明显感觉阻力增大,悬刀扣下时发出一声艰涩的“咔哒”声,箭矢射出后,弩机内部传来轻微的金属刮擦声。
诸葛亮的心沉了下去。他示意停止,亲自拆开弩机匣。只见精钢钩心与青铜机匣的镶嵌处,因反复受力,已出现肉眼可见的微小错位和磨损,一些青铜碎屑落在匣底。
“精钢虽坚,青铜却弱。两者结合,反复冲击之下,青铜基体终究不堪重负。”诸葛亮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射速与耐久……仍是死结。”
就在这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引入工坊,直奔诸葛亮面前,单膝跪地,呈上一卷密报:“禀丞相!细作急报!刘基军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