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喧天的锣鼓。诸葛亮安排的仪程肃穆而内敛。刘备端坐于素帷白马的安车之上,身着简朴的深衣,面容沉静,目光缓缓扫过城门甬道两侧。那里,黑压压跪满了益州旧臣和被迫出迎的世家代表。他们深深俯首,额头触地,不敢直视新主,空气中弥漫着惶恐、不安与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刘备的目光掠过那些低垂的头颅,落在他们微微颤抖的脊背上,心中并无多少胜利者的快意,只有沉甸甸的责任。他看到一些老臣官袍下露出的陈旧中衣边缘,看到年轻士子紧握发白的手指,也看到人群中偶尔抬起的、充满复杂情绪的眼睛——有麻木,有畏惧,有审视,也有…一丝微弱的期待。
“都起来吧。”刘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久经磨砺的温和与力量,“季玉公(刘璋)仁厚,不忍百姓罹难,以益州相托。备德薄才鲜,蒙此重任,惶恐无地。自今日始,凡我治下,必当约法省禁,与民更始。诸君旧职,暂领如故,望各安其位,共抚黎元。” 没有高高在上的训诫,只有平实而郑重的承诺,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渗入这片被恐惧冻结的土地。
车驾缓缓驶出幽深的城门洞,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御街两侧,挤满了成都的百姓。他们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脸上交织着好奇、茫然和深切的忧虑。当看到刘备简朴的车驾和随行将士严整却收敛的军容时,人群中压抑的啜泣声渐渐低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观望。不知是谁带的头,人群中开始响起参差不齐、却越来越响亮的呼喊:
“皇叔仁德!”
“谢皇叔活命之恩!”
声音起初带着试探,很快便汇聚成一股真诚的声浪。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车驾上那个并不高大、却显得异常沉稳的身影,仿佛在绝望的深渊里,终于抓住了一根坚韧的藤蔓。
刘备立于安车之上,对着两侧的百姓,郑重地、深深地作揖还礼。阳光终于完全挣脱了云层的束缚,金辉洒落,照亮了他眼角的湿润,也照亮了御街尽头那座巍峨壮丽的蜀王宫阙——锦官城。那金碧辉煌的殿宇飞檐,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与财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羽策马紧随车驾之侧,赤兔马不安地打了个响鼻。他眯起丹凤眼,锐利的目光扫过宫城那过于耀眼的琉璃瓦顶,又掠过街道两旁堆积如山的蜀锦贡品,浓重的卧蚕眉几不可察地蹙紧。他微微侧身,低沉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只传入刘备耳中:“大哥,宫室华美,人心未附。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