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必竭尽所能,不负军师重托!”
***
数日后,新野西门悄然开启。赵云一身商旅打扮,青衣小帽,背负行囊,跨上一匹不起眼的黄骠马。他最后回望了一眼晨曦中渐渐苏醒的城池,目光在城西隐约传来敲击声的方向停留了一瞬,随即勒转马头,轻叱一声,一人一马,如离弦之箭,踏着尚未消融的残雪,向着东南方烟波浩渺的江东之地,疾驰而去。
寒风卷起他青色的衣角,背影在熹微的晨光中显得孤峭而坚定。前路是未知的波涛与深不可测的江东龙潭,他怀揣着足以撬动天下大势的书信,也背负着新野城数千军民沉甸甸的希望。
与此同时,城西神机坊内,第一架等比例缩小的“木牛流马”原型,在诸葛亮亲自调试下,被几名壮健兵卒小心翼翼地抬上了坊内特意堆砌的土坡。粗糙的木制结构在晨光下泛着微光,曲柄、连杆、棘轮,所有部件严丝合缝。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放轻了。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目光沉静如水。他伸出手,轻轻推动了那连接着曲柄的长杆。
“嘎吱…嘎吱…”
一阵略显生涩、却清晰无比的木质摩擦声响起。在无数道紧张目光的注视下,那架承载着智慧与希望的“木牛”,驮着沉重的沙袋,开始沿着斜坡,一步,一步,缓慢而异常稳定地向上攀行。当它稳稳停在坡顶,下方的自锁棘轮在重压下发出“咔”的一声清脆咬合,牢牢锁死,纹丝不动时——
“成了!成了!”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
短暂的寂静后,巨大的欢呼声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猛然在神机坊内爆发开来!匠人们激动得满脸通红,互相捶打着肩膀,有的甚至喜极而泣。张飞张大了嘴,看着那停在坡顶的木头造物,半晌,猛地一拍大腿,震天响地吼了一嗓子:“好个木牛!真他娘的成了!军师神了!”
刘备站在人群之外,望着坡顶那架在欢呼声中沉默屹立的“木牛”,又望向坊外赵云离去的方向。冬日清晨的阳光终于艰难地穿透了连日的阴云,一缕金辉恰好落在诸葛亮清瘦却挺拔如松的背影上,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而耀眼的光晕。
前路依旧漫长,荆棘并未消失。但此刻,新野城中,粮道与外交,这维系生存与希望的两条命脉,已在卧龙初试的锋芒下,同时搏动了起来。那木牛沉稳的轮廓,在刘备眼中,仿佛正化作劈开混沌、踏平蜀道的巨兽;而赵云远去的马蹄声,则像是投向江东惊涛的第一块问路之石,涟漪终将扩散,直至搅动整个天下的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