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刘备心头一热,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激动和急切。他立刻翻身下马,动作快得几乎踉跄了一下,几步抢上前去,对着那背影深深一揖,“新野刘备,久慕先生大名,如大旱之望云霓!前番两次登门,皆缘悭一面,今日得见尊颜,实乃备之幸也!”
那青袍人闻声,缓缓直起身,转了过来。
阳光恰好落在他脸上。那是一张年轻而清癯的面容,肤色是久居山野的温润白皙,双眉疏朗,斜飞入鬓,鼻梁挺直。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双眼睛,沉静如深潭古井,却又仿佛蕴藏着洞察世情的星芒,清澈而深邃。他唇边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既非倨傲,也非热络,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平静。
他并未立刻答礼,目光平静地扫过刘备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庞,扫过他身后按刀肃立的关羽和一脸审视神色的张飞,最后又落回刘备身上。那目光似乎带着无形的重量,穿透了刘备刻意维持的镇定,直抵他眼底深处那份焦灼的渴望与不安。
“刘使君,”他终于开口,声音清朗温润,如同山涧流过冰层下的溪水,在这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清晰,“风雪劳顿,屡顾山野草庐,亮,愧不敢当。”他微微拱手还礼,姿态从容优雅,“州平兄正在舍下,使君若不嫌蜗居简陋,请入内叙话。”
“州平?”刘备微微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可是博陵崔州平先生?”
诸葛亮颔首:“正是。”
刘备心中念头急转。崔州平乃名士,亦是诸葛亮的至交。他此来本为求贤,若能同时得见两位高士,岂非意外之喜?他连忙道:“久闻崔先生高名,今日得遇,实乃双喜!先生快请!”
草庐的门被童子推开,一股混合着淡淡草药清香、陈年竹简墨香以及温暖炭火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门外的凛冽寒意。
室内陈设极为简朴,却处处透着主人的匠心与雅致。西墙边,一架顶天立地的巨大木格书架占据了半壁江山,上面整齐地码放着成捆的竹简和帛书,书卷特有的沉静气息弥漫开来。东窗下,一张宽大的柏木书案临窗而设,案上却并非寻常文房四宝。几卷摊开的、绘满墨线的厚厚图样占据了主要位置,旁边散落着一些精巧的木制构件、黄铜齿轮,甚至还有几块打磨光滑、泛着幽光的磁石。一支沾着墨汁的鼠须笔随意搁在笔山上,墨迹未干。案角,一架结构复杂、由多层嵌套铜盘构成的水力计时“铜壶滴漏”,正发出极轻微、极规律的“嗒…嗒…”声,铜盘上刻满星辰方位,水滴沿着精密的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