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要抰,借口成色不足、数量不符以刁难,目的就是一个,让地方拿出银钱来贿赂,只要好处一到手,成色不足马上就不存在了,数量即便不符也能先呈报上去然后慢慢修正。
\n
一条报销、一条解款。原本是两条财政监督的善法就这样成了敛财之道。台下的议员中很多都熟谙官场之道,对徐世昌这番不留情面的点破与鞭挞深以为然,只是未免太折损了财政部。大家伙都在看着财政大臣载泽。
\n
但是。载泽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丝毫没有气
\n
样——今儿这是怎么了?泽公撞邪了?
\n
嘀咕归嘀咕,再怎么不对劲也只能埋在心里——难道还能凑上前去问一声:“泽公,徐总理在拐弯抹角指责财政部呢,您怎么没个响声?”
\n
但徐世昌补充说明地后一条,立即让人感受到了分量:
\n
“按照中央税制和地方税制地划分,朝廷对地方收支不加干涉,惟加以监察督促。如何监察呢?方法有三:第一,地方从维新四年开始,同样需做地方预算、决算案,报本省议局审议通过,不被认可者则予以撤换行政长官之责;第二,每年经费核销,虽然毋庸报部审议,但须将审核清单报财政部备案审查,若有不法行径,予以纠核之;第三,监察院将汇同财政部组成地方清查核算监管小组,派遣钦差大臣予以实地检查、清理,若有问题者,一律撤职查办。”
\n
别的都还好,一听“监察院”三字,台下一起竖直了耳朵,脸上却是恍然大悟的神色——难怪朝廷如此放权,原来是捏着如此利器呢。官屠不出则已,一出必然是血雨腥风、牵连一片,而官屠作为命硬之人,前次武昌叛乱都不能奈其何,真是……
\n
难怪载泽如此沉得住气,倘若财政部依旧掌握核销大权,在监察院的严打之下,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不说牵连,至少失察之责是免不了的,现在一通改革,财政部的权虽然小了一些,但是无形中安全系数也大为提高,出事地可能性降低了,这个财政大臣才能当得稳当——载泽可不想被岑春煊参劾后去颐和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