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景帝势弱,加上身体生病,一直被皇后一方压制,导致战事不利。
所以,景帝心急如焚,急需招募人才,为他,为大业朝找出一条生路来!
下方的人群中,燕世藩心中窃喜!
这策论题目与他父亲私下预测的方向,几乎一般无二!
他立刻提笔,饱蘸浓墨,在面前的雪白宣纸上洋洋洒洒,笔走龙蛇,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得意。他的策论,核心思想便是“以和为贵”,主张增加岁币,派遣公主和亲,用怀柔之策安抚蛮族,言辞华美,引经据典,极尽粉饰太平之能事。
其实,这正是当朝皇后一党力主多年的国策。
慕容修眉头紧锁。
他对边疆之事了解不多,只能从历朝历代的儒家经典中寻求答案。
他的策论从“修文德以来之”出发,主张加强边防,选贤任能,严明军纪,对内则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固守待变。
这是一篇四平八稳的万全之策,无懈可击,却也毫无新意,如同一杯温水,解渴却无味。
而身为现代人的陈平川,却能从这道题目背后,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蛮夷为何年年寇边?仅仅是天性好战,生性残暴吗?
不。
熟读历史的他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产方式单一,一旦遭遇天灾,牛羊冻毙,草场枯黄,便只能以战养战,南下劫掠。
而大业朝的富庶,更是他们眼中一块流油的肥肉。
症结不在武力,而在生计。
他提笔,笔尖在砚台里轻轻一蘸,笔触生锋。
策论的开篇,他没有谈军事,也没有谈和亲,而是从两个字入手——经济!
“以商制夷!”
他详细阐述,蛮族虽勇武,但生产力极其低下,生活必需的铁器、食盐、茶叶和布匹,几乎完全依赖与大业朝的贸易。
他建议,由朝廷在边境重设“榷场”,并成立专司,彻底垄断这些战略物资的贸易权。
对蛮族抬高价格,吸其骨髓。
同时向其部落权贵倾销丝绸、瓷器、美酒等奢侈品,以此掏空其部落财富,使其民生困苦,内部矛盾激化,无力南侵。
当然,这还不够。
他进一步提出,扶持蛮族中那些亲近大业、愿意归化的部落,给予他们贸易上的巨大优惠,让他们富裕起来。
再通过他们,将大业朝的商品渗透到敌对部落中去,以此挑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