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财今日一掷千金,将庐州府最阔气的酒楼,整个包了下来。
鲜红的地毯,从大堂门口一直铺到了街对面的青石板上。
流水席连开三日,只为庆贺庐州府新出的这位十二岁解元公——陈平川。
满城的头脸人物,无论真心假意,此刻都挤在这雕梁画栋的大堂里。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香、菜肴的芬芳和人们高声谈笑的喧嚣,灯笼的光晕将每个人的脸都映得红光满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庐州知府端着酒杯,亲自离席,走到陈平川这一桌。
他脸上挂着如春风般和煦的笑,看着眼前这个尚带着稚气的少年,竟是用了平辈论交的姿态,丝毫不见官威。
“平川年少有为,文才斐然,实乃我庐州之幸,亦是我大业朝之幸!来,本府敬你一杯,预祝你来年春闱,再攀高峰,蟾宫折桂,为我庐州府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陈平川闻言起身,双手举杯,乌黑的眼眸沉静如水。他将杯沿放得比对方低了半分,姿态谦逊:“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能有今日,全是恩师教诲有方,秦王殿下明察秋毫。学生唯有勤勉二字,方不负大人与殿下的期许。”
一杯酒下肚,知府脸上的笑意更深,又温言勉励了几句,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许,带着一丝亲近的意味:“若春闱之后,有什么打算,不妨与本府通个气。本府在京中也有些故交旧友,或可为你引荐一二,铺一铺路。”
这已是明晃晃的示好与拉拢,陈平川哪里听不出来?
不远处,几个文山书院的学子,端着酒杯,面面相觑,脚步踌躇着不敢上前。
曾几何时,他们眼中那个身份低微的小书童,如今已是他们需要仰望的存在。
嫉妒、轻视早已被解元功名碾得粉碎,只剩下敬畏与羞惭。
整个宴会之上,最春风得意的,莫过于被奉为主宾的方先生。他被安排在最尊贵的席位,身边围满了前来恭维的地方名儒。
“方先生真是慧眼识珠!竟能教出如此惊才绝艳的麒麟之才!”
“是啊,我早就说过,方先生的学问,那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
方先生捻着他那几根胡须,那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刻板老脸,此刻笑得像一朵迎风盛开的菊花。
他嘴上连连谦虚着“是这孩子自己争气,有悟性”,可那双眼睛里的骄傲与欣慰,却怎么也藏不住。
角落里,罗氏穿着一身崭新的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